吴琚,南宋书法家,中国书法史上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特别到令人扼腕,特别到令人忘却。此书家耗费毕生精力,只学与他生年相隔不到百年的米芾。
吴琚行书《五段卷》局部
吴琚几乎可以说是“米芾第二”,几乎耗尽毕生学米字,几可乱真。只是米字怪诞狂傲,而吴琚的字稍显收敛温和,这种看似轻微的性情差异,却是二者最大的区别。
这差异,背后是时代与个人的生活态度。米芾处于北宋开放的环境,狂怪无拘,而吴琚处在南宋一个复杂的、世事无常的斗争环境,据《宋史翼》描述吴琚“惜名畏义”,有较高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这种思想约束着吴琚。
吴琚《杂诗帖》一
吴琚的水平高不高?当然高。
吴琚学米,细微差别在于运笔结体更为俏丽俊逸,气息更流畅,通俗说就是更甜更美、更漂亮。可以说是对米芾的偏离,也可以说是对米芾的补足。
下面我们来看个非常有意思的事,下图左是米芾《天马赋》(伪作),右边是吴琚临写,寥寥两列却强过蹩脚的伪作。由此可见,吴琚下功多深。
吴琚有多努力呢?
我们微观吴琚学米芾,结体和运笔相对贴近,在用墨和章法方面会有所优化。吴琚墨色灵活、墨韵华滋,浓不凝滞,枯不伤神。从章法上看,作字成竹在胸,穿插明显,大小、高低、宽窄及墨色的浓淡粗狂见细腻,能随遇而变、因篇制宜,独出心裁。
吴琚墨迹
吴琚给了我们两个意义,好的,和不好的。
好的是:如果你非常喜欢米芾及其作品,不妨也看看吴琚;如果你要找一个米芾的字,恰好米芾又没写过,别担心,找吴琚的;如果你临米芾久了字太燥,别怕,不妨写写吴琚的;如果你想了解别人是怎么学米芾的,可以去看看吴琚的。
而不好处,也同上。
吴琚《杂诗帖》二
一千年过去了,吴琚都活在米芾影子里里。
秉持一辈子的心血付出,拿出一份足可乱真的学米成绩,吴琚本可在南宋萎靡书坛中扬名立万…但历史却把南宋之冠颁给了别人,此人叫张即之。
同样是米芾的“学生”,张即之学米出米,下笔简捷凝练而峻健,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顾盼生辉,清爽明快,独具风骨。我们来看看:
张即之墨迹
吴琚墨迹
吴琚水平比张即之如何?其实这已经不重要了。
毕竟,世人只接受一个米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