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骨画的定义:

没骨画:在中国画绘画技法中,用墨笔勾出轮廓线称为骨法,所谓的“骨”指的就是墨线;不用墨笔勾出轮廓线,而是完全用墨或色渲染而成,就称为没骨法。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35周冰老师没骨花鸟作品

二、没骨画的技法:

没骨画法作为不勾墨线,直接以色彩塑造物像的画法,从技法上看,有渲染、点染两种。没骨渲染是指不勾轮廓线[或先用炭条、铅笔、淡墨勾出轮廓线,然后用色将其覆盖,或着色后再将铅笔、炭条的痕迹擦掉,最终让人看不到墨线],用层染或混染法,通过多次着色来塑造物象的一种绘画手法。没骨点染是指先在笔上调好墨或色的浓淡,然后一笔或几笔点出物象的一种绘画手法。没骨点染有粗细之分,细致的在工笔花鸟中常用来表现草虫、小花、小草和枝梗等。较粗的则是兼工带写。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33周冰老师没骨花鸟作品

三、没骨画的特点:

从历代关于没骨画的论述及流传的作品来看,没骨画最根本的特点是“直以彩色图之”,就是不用墨线勾勒,直接用色点、色线和色彩的晕染去塑造画面形象。没骨画技法是中国画的三大表现技法体系之一[其他两种为水墨画技法和工笔重彩画技法]。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38周冰老师没骨花鸟作品

四、没骨画的起源:

[说法之一]:在中国古代绘画中早有此法的应用,如远古的彩陶纹样。

[说法之二]:据记载,南北朝时期的张僧繇曾在建康一乘寺用朱及青绿画凹凸花。相传,张僧繇所作的《观碑图》也是全部用色彩画成,故张僧繇被视为没骨法的开创者。张僧繇是公元6 世纪时的一位佛画[写真]高手,相传他可以用印度的阴影法作佛画。关于他曾在一乘寺用天竺(古印度)画法画“凸凹花”,《建康实录》有如下记载:“一乘寺,梁邵陵王王纶造,寺门遗画凸凹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在色彩上,他吸取了域外画家的用色技法。相传他还创造了不用勾出轮廓线,纯用色彩绘画的“没骨”画法。宋人楼观在一幅山水画题识中说:“梁天监中张僧繇每于缣素上不用笔墨,独以青绿重色图成峰岚泉石,谓之抹(没)骨法,驰誉一时,后唯杨升学之,能得其秘”。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18周冰老师没骨花鸟作品

[说法之三]:唐代明皇時,有一位叫杨升的画家,因为受到张僧繇的影响,在画山水时,其山石不用墨线勾勒轮廓,也不用皴法分凹凸阴阳,而是直接以不同的颜色来表现。画树时一笔就画出树干,树叶也是直接用颜色画出。人们将杨升的画称为没骨山水画。

[说法之四]:在唐代壁画中,没骨画作为一种基本的绘画手法已被大量应用,这说明没骨画法应该是产生于唐代或唐以前。比如敦煌壁画中61窟西侧北壁的《五台山图局部·大佛光寺》是五代时期作品,其中的芭蕉树就是用没骨法画出。该树不用墨线勾染,直接用颜色绘出,其形体结构关系是通过留白和色度变化来表现的。再如95窟南壁西侧的《长眉罗汉图》,其中对罗汉脚前的一株植物也应用了没骨法,以留白的方式表达形体结构关系,与另一株用白描法画出的植物形成对比。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00周冰老师没骨花鸟作品

[说法之五]:据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没骨画法始于五代的徐熙、徐崇嗣祖孙,或更确切地说是始于徐崇嗣。“没骨图”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北宋郭若虚所著《图画见闻志》:“徐崇嗣画没骨图,以其无笔墨骨气而名之,但取其浓丽生态以定品。后因出示两禁宾客,蔡君谟乃命笔题云:前世所画,皆以笔墨为上,至崇嗣始用布彩逼真,故赵昌辈效之也。愚谓崇嗣遇兴偶有此作,后来所画未必皆废笔墨。且考之六法,用笔为次。至如赵昌,亦非全无笔墨,但多用定本临模,笔气嬴弱,惟尚傅彩之功也。” 可见徐崇嗣的画并非都是没骨画,而只是“遇兴偶有此作”,“所画未必皆废笔墨”。

书中还记载,徐崇嗣有一幅花卉作品,其中有芍药五本,所画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画旁题“翰林待诏臣黄居等定到上品徐崇嗣画没骨图”。与郭若虚同时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徐)崇嗣,创造新意,画花不墨巻,直叠色渍染,号没骨花。”徐崇嗣“乃效诸黄之格,更不用笔墨,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稍后,文学家苏辙也在《栾城集》中提到徐崇嗣的画“以五色染就,不见笔迹,谓之没骨”。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06周冰老师没骨花鸟作品

[说法之六]::没骨画其实始于黄筌,徐崇嗣仅是“效诸黄之格”而已。宋代《洞天清禄》:“黄筌,孟蜀王画师,目阅富贵,所作多绮园花锦,真似粉[指各种颜色]堆者而不作圈线[指的是墨线]”。明代《格古要论》称:“尝有一独梭熟绢,黄筌作榴花百合,皆无笔墨,惟用五彩布成,其榴花一树百余花,百合一本四花,花色如初开,极有生意,信乎神妙也”。

明代《清河书画舫》称:“黄筌善为没骨画,凡花果多不用墨,惟用五彩布成。其花色如初开,极有生意,信妙绝也。”黄筌也曾参与过壁画创作,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记载,黄筌曾“画四时花木,兔雉鸟雀”于八卦殿,欧阳迥还为之撰写过《壁画奇异记》。《宣和画谱》著录有黄筌《没骨花枝图》一件。黄筌的贡献在于,他将古已有之的没骨画技法引入了卷轴作品创作中。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141周冰老师没骨花鸟作品

 

世界艺术大师毕家索曾说“艺术能够涤荡人们内心中的尘埃”,画家周冰的花鸟画艺术具有净化人们心灵的作用,倘佯在她的花鸟画世界里,感受那份久违的清晰和远离尘嚣的宁静。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153周冰老师没骨花鸟作品

周冰老师深深地懂得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道理,依据自己对大自然兴趣癖好,拓展花鸟画艺术的审美途径,毅然将创作眼光投向了云南西双版纳,为汲取艺术资源,对着花草长时间写生。用她自己的话说“每天六点入森林,下午六点才回宿舍,中午啃的是自带的馒头……”她在写生的过程中,是在与天地山川、花草树木进行对话,从中体悟生态的奥妙,面对大自然,她深刻地领悟到,大道如气,若有似无都是生存的根本,所以,她的画在行云流水中,动静结合中,生动具象地演绎出详和之美。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08周冰老师没骨花鸟作品

2015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她的获奖作品《幽香素影》就是以版纳素材进行创作的,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再现了西双版纳的生态之美,其作品天真质朴,雅致清新,展示了画家内心深处对所描绘物象的观察体会与情感所在。深受评委好评。

周冰老师在自己的艺术空间里,已树立自己的表达方法和学术标准,她对花鸟画技法的集成源探索,对没骨技法的继承与创新,进行了成功的演绎,其价值是值得弘扬与称道的。

墨池学院特别邀请周冰老师开设没骨花鸟画基础技法课程,通过示范没骨牡丹花的画法,让大家了解没骨花卉的基础技法,对没骨画有更深入的体悟。

课程内容

第一课时 了解没骨技法 品读《牡丹双蝶图》
上课时间:2018.04.14 19:00
一、没骨法概念与没骨花鸟画历史发展综述 
二、沒骨工具材料的准备
三、示范裱纸及做底色
四、品读《牡丹双蝶图》
1、牡丹花瓣的结构分析
2、运用没骨法表现花瓣
3、牡丹叶子结构的分析
4、运用没骨法表现牡丹叶子
5、牡丹枝干的表现方法
第二课时 《牡丹双蝶图》牡丹的画法
上课时间:2018.04.21 19:00
一、示范牡丹起稿的过程
二、牡丹花头的示范
三、勾花丝及点蕊的示范
四、叶子的画法
五、枝杆的画法
第三节课时 蝴蝶的画法
上课时间:2018.04.28 19:00
一、勾蝴蝶法示范
二、染淡墨
三、染色
四、画面的整体调整

导师介绍
微信图片_20180308151815

周冰,女,侗族,1979年出生于湖南省绥宁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邵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邵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从事没骨花鸟工笔画研究多年,参加国展获奖作品均系没骨花鸟作品。2011年7月,作品《晨霜洗铅华》,在中国国家画院展出,并被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收藏。

导师参展获奖经历

2014年:作品《故乡情》、《华芳坠碧枝》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现代工笔画作品展。
作品《红艳凝香》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金陵文脉—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清音》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中国陶都 陶醉中国”吴冠中艺术馆第二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盛世雅韵》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2014“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盛世和谐音》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吉祥草原·丹青廘城—2014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作品《在水一方》入选“中国国家画院导师工作室十周年系列成果展”。
2014年:作品《春在凤凰四季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湖南展区优秀作品展。
2015年:作品《向阳花儿开》入选写意中国——首届中国画水墨大展。
2015年:作品《憩》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丝绸之路绚丽甘肃”第九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作品《苗寨情韵》荣获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八届民族百花奖的优秀奖。
2015年:作品《幽香素影》荣获中国美协主办的“高洁品性,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2015年:作品《含薰待清风》荣获中国美协主办的“2015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导师作品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14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157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03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11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27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21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24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30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42

微信图片_20180308164244

报名方式: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微信图片_20180308151811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