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传世经典作品,除了人尽皆知的《兰亭序》、《圣教序》之外,更有诸多行草手札。这些行草手札时而行楷夹杂,时而行草糅合,古人评之谓“飘若游云,矫若惊龙”,极言其用笔细腻,结构多变之美。其用笔的细腻非常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学习。下面我们来直接欣赏“书圣”的几幅手札。
姨母帖
《姨母帖》,硬黄纸本。纵26.3厘米,横53.8厘米, 藏辽宁博物馆。
杨守敏说:“观此一帖,右军亦以古拙胜,知不专尚姿致。”此类作品可能是他早期所写,其结字和用笔都还存有较浓厚的隶书笔意,和现在出土的晋代简牍帛书有相近之处。如“一”“十”“痛”等字中的横画,隶书的笔意都很明显;“痛”“日”“何”等字的转折处都较生拗峭拔,并残存横式。这些都是隶书笔势孑遗。另外笔画质朴凝重,出笔入笔比较自然,不像唐以后那样强调一笔三折。这些都使此幅作品具有一种古朴高华的艺术魅力。
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纸本,四行,二十八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其中或行或楷,或流而止,或止而流,形成特有的节奏韵律。圆劲古雅,无一笔掉以轻心,无一字不表现出意致的悠闲逸豫。
这件书蹟以圆笔藏锋為主,起笔与收笔,钩挑波撇都不露锋鋩,由横转竖也多為圆转的笔法,结体匀整安稳,显现气定神閒,不疾不徐的情态,明代鑑藏家詹景凤以“圆劲古雅,意致优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测”形容它的特色。
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在於优美的“体势”,“体”是指结字的形状和姿态,“势”是指笔画產生的律动感,以“快”字為例,左右相向的两部份,有著呼应的关係,“夬”的右肩略微高耸,末笔右顿,调和了倾斜的姿势。“雪”字也有类似的情形,上部向左倾斜,末一横画收笔有向右下的笔势,所以也调整了整个字的重心。第一行感觉上下的“行气”一贯,為什麼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只看每个字横向的笔画,可以发现倾斜的角度大致相同,而同一行字的重心也都在同一中线上,第二行则有些变化,“果為”有连笔,其他的字间距较疏,重心也有偏右偏左的变化。这些变化显得很自然,也使得这短短的三行具有丰富的美感。
此次墨池学院特邀武盼龙老师精选王羲之手札中三种不同风格的经典作品为范本:从《平安•何如•奉橘三帖》探寻行楷相融的平和之美,从《远宦帖》中感受草书纯粹的律动之美,从《二谢•得示二帖》中感受行草糅合的纵逸之美,最终帮助广大学员由技入道,把握大王行草技法,体悟魏晋士人风骨。最后以王羲之的用笔技法与其他行书名家对比,探讨历代书家有哪些和而不同之处。
武盼龙,1990年生,河南开封人,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书法专业,中共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开封市第二批十佳青年文化英才之一。 |
作品获奖入展(中国书协):
第二届“赵孟頫奖”全国书法作品展最高奖
第十一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首届“孙过庭奖”全国行草书法展入展
首届“王安石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
“乾元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孝行天下·埇桥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
第四届全国西部书法篆刻展入展
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入展
首届“刘禹锡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入展
其他重大展览:
“国英杯”全国书画大奖赛一等奖
第二届“黄庭坚奖”全国书法作品展三等奖
首届陕西书法院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获提名奖
河南省书画摄影作品晋京展
第四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好风相从”全国册页书法展三等奖
第一课时 王羲之尺牍临摹要点及简单示范(上课时间:2018.03.28 19:00)
一、王羲之《姨母帖》、《快雪时晴帖》等尺牍的风格特点
二、特征用笔方法举例讲解演示
三、经典单字结构特征讲解演示
四、整体临摹讲解演示
第二课时 王羲之尺牍笔法详解及示范(上课时间:2018.04.04 19:00)
一、通过王羲之尺牍《平安、何如、奉橘三帖》等帖探析风格特点
二、特征用笔方法举例讲解演示
三、通过尺牍笔法训练来改变自己以往不良书写习惯
四、整体临摹讲解演示
第三课时 通过王羲之尺牍笔法训练后如何快速掌握其他行书特点(上课时间:2018.04.11 19:00)
一、王羲之尺牍笔法举例
二、以米芾、苏轼、赵孟頫行书笔法为例
三、历代书家的和而不同之处及如何转换
报名咨询入口
↓↓↓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