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 (8)640.webp (34)640.webp (35) 640.webp (9)

董水荣,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水画家。现为吴江书画院院长、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南吴门书社秘书长。书法作品六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活动,其中首届“中华情”全国书画展获得最高奖。书法论文十来次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学术研讨会和论坛,其中入选“第十届全国书学讨论会”,在“第二届草书展•草书论坛”中获最高奖。书法理论文章在《中国书法》、《中国书画》等专业报刊发表近200篇,100多万字。出版有《视野与对话——当代书法批评品质的构想》、《回望经典——经典书法二十四品》上下两册。

640.webp (10)

国画里的乡愁

文/董水荣

经典的国画佳作,常常能够感人至深,总能在画里找到一种诗意、一种动人的意境。寻意而去,竟然是一种“乡愁”。精神的的乡愁与地缘上的乡愁。特别是山水画不是所有的山水都是家乡的山山水水,或者说,带有精神“乡愁”的作品已经内化到了每一个画家的心里。我们看山水佳作,那种从内质里释放出来的都是关注那片曾经与他精神共成长的土地。他们是想通过自己的画作,重新唤起人们对那片土地深情,山水的精神是画家与山水之间彼此的信任和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福建的土墙、小溪、芭蕉、杂树交杂而生处处洋溢着诗意,纯净的色彩让人安静,自有一种岁月安好之想。江浙的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静静的时光,淡淡的风。这些浸润着乡愁的意象如诗如画。

而这一切,并非仅有诗情与乡愁就可以,因为有诗情和乡愁的不止有画家,画家的身份之所以被独立出来,是因为画家知道用什么特有的国画语言来表达这种意味。写意之意,在于意象、意境、意味。意象的选择组给,意境的营造,“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清恽寿平《瓯香馆集》)意味的酝酿实质上是诗意情深的结果。构建以意为先的山水之灵境。

有着精神乡愁的画家心中一定有“意”。这种乡愁源于在实现生活中的精神参见与美化。对其生活之中的“意”有着比许多比传统文化更具体而结实的现实层面。传统人文上的“意”更多广泛层面上公共人性上的意义。这些年,中国画在独特的现实面前,只有极其少数的画家用笔墨将独特的深意优美的表现出来。对生活有了情感的思念,有了精神参见,才会画境上的乡愁,这是画家关于这个时代的精神追求,在我看来,要理解当下艺术质地,写意精神是不容忽视。一位好的画家他的存在是用画作去见证并温暖自己的时代。有很多画之作,都是来自生活现场的心灵草稿,是解释人与画境、精神与时代之关系的重要材料。即便是在商业化程度再高,也会有很多人用绘画守护着灵魂的羞涩和自尊。

640.webp (11)

640.webp (12)

董水荣   云起谷全晴

640.webp (13)

董水荣   蘸墨图来更有声

640.webp (14)

董水荣   虚明向远开

640.webp (15)

董水荣   花鸟画

640.webp (16)

董水荣   树木有春意

640.webp (17)

董水荣   秋天万里净

640.webp (18)

董水荣  江向白云平

640.webp (19)

董水荣   天清远峰出

640.webp (20)

董水荣  南山与秋色

640.webp (21)

董水荣   翠岭秋山外

640.webp (22)

董水荣   屏间云练空中落

640.webp (23)

董水荣   林泉高致

640.webp (24)

董水荣   落日松风起

640.webp (25)

董水荣  万壑有声含晚籁

640.webp (26)

董水荣  虚明向远开

640.webp (27)

董水荣   青春望中色

640.webp (28)

董水荣  古来多贵色

640.webp (29)

董水荣   仙情只觉在山多

640.webp (30)

董水荣  不意相知有此君

640.webp (31)

董水荣   归向桃花源

640.webp (32)

董水荣  水边无数木芙蓉

640.webp (33)

董水荣   叠叶与高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