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 (11)

宋 米芾行书《乡石帖》

米芾行书《乡石帖》,亦名《紫金帖》,是米芾50岁的一则随笔,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640.webp (12)

米芾在此帖中说:“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吾不来,果不复用此石矣!”

紫金石为历史名石,唐宋时即负盛名。紫金石又有琅琊紫金,是可以用做制砚的名石。

从此帖中看以看到,米芾得此宝物后的心情异常兴奋。 

640.webp (13)

苏东坡与米芾是好友,长米芾十五岁,也是极爱名砚之人,听说了此事,就找米芾说要借走一赏。大哥要借心爱之物不能不借,米芾就借给了苏东坡。

然而携走米芾紫金砚的时候苏轼已经病重了,并在这年的七月二十八日离世前,嘱咐其子要将米芾的紫金砚陪葬。米芾听说此事不干了,因为他太爱此砚台啦!

在他自己撰写的《宝晋英光集》记此事说:“吾年老才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下”。

所以说米芾要找苏东坡寻回此砚台,大哥也不行!

下面看看米芾就此事的另一则随笔:

640.webp (14)

米芾《紫金研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在此随笔中说:“苏子瞻携吾紫金砚去,嘱其子入棺。吾今得之,不以敛。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大意是:之前苏子瞻(苏东坡)从我这里借走了紫金砚台,并且嘱咐他的儿子,等他去世后要将这紫金砚,当做陪葬品一起入殓。现在我拿回了紫金砚,不想让它来当陪葬品。因为一件流传给后世子孙的物品,怎么能够可以与人的遗体这种已经完全涅槃、修成正果的圣洁之物放在一块呢?

呵呵,舍不得砚台的米芾估计去要回砚台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砚台要还,跟大哥说话还是很婉转的: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米芾的这一段佛家用语,令人忍俊不禁。。

《乡石帖》可以说是米芾书法特色明显的一幅作品,是米芾“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的最好体现,也是米芾情感波动以及给人的感觉较强烈的一幅作品。

640.webp (15)

米芾的《紫金研帖》,确实是令毫平铺纸上,并产生“万毫齐力”的效果,且使书法具有“骨峻”、“筋健”、“肉腴”、“血活”美感的书法力作。

最后的最后,米芾一直珍藏着这方砚台,在米芾之后,它归于何处,史书上并无记载。八百多年的光阴飞逝而去,1972年上半年,紫金砚出土于北京元大都遗址和义门内后英房,出土时已残破,右上角砚池部分缺失。砚背面自右至左竖向阴刻铭文五行,字有残缺,曰:“此琅琊紫金石所□,易得墨,在诸石□□□永□□□,皆以为端,□也。”落款为“元章”二字。现收藏于首都博物馆。

640.webp (16)

米芾行书《乡石帖》放大版:

640.webp (17)

640.webp (18)

640.webp (19)

640.webp (20)

640.webp (21)

640.webp (22)

640.webp (23)

640.webp (24)

640.webp (25)

640.webp (26)

640.webp (27)

640.webp (28)

640.webp (29)

640.webp (30)

640.webp (31)

640.webp (32)

640.webp (33)

640.webp (34)

640.webp (35)

640.webp (36)

640.webp (37)

640.webp (38)

640.webp (39)

640.webp (40)

640.webp (41)

640.webp (42)

2、米芾行书《紫金研帖》

640.webp (43)

640.webp (44)

640.webp (45)

640.webp (46)

米芾的《紫金研帖》,确实是令毫平铺纸上,并产生“万毫齐力”的效果,且使书法具有“骨峻”、“筋健”、“肉腴”、“血活”美感的书法力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