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一个弯弯的弧度,一个中锋持续始末,一个起笔一个力道,让我的这个春天更是多了一卷书香气息!
忙碌的时候,最是安静的时候,最是没有什么无聊和烦闷的时候,如果闷了,写字吧;如果闲了,写字吧;如果累了,写字吧,如果……
墨池学院特邀陈泓凌老师开设篆书零基础入门课程,为广大学员详细讲解篆书的基础知识及创作,专门针对零基础学员,陈泓凌导师全程指导,并布置作业给学员点评。
【 导 师 介 绍 】
別署燕堂,室名文心书屋
毕业于空军航空大学,
空军十大“文艺之星”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
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南京印社理事
作品发表于《解放军报》、《空军报》、《解放军画报》、《中国书法》、《书法》、《书法报》、《篆刻》、《青少年书法》等。
2016.海岳风华–《中国书画》杂志社2016书法邀请展(《中国书画》杂志社)
2016.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全军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军委政治工作部、中书协)
2015.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军书法作品展优秀作品(最高)奖(总政治部、中书协)
2014.空军蓝天文艺创作奖银翼奖(空军政治部)
2013.第七届全国书法新人新作展(中书协)
2013.第二届全国篆书作品展(中书协)
2013.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军书法展三等奖(总政治部、中书协)
2013.“恒铭实业杯”江苏省第六届青年篆刻展优秀作品(最高)奖(江苏省青书协)
2013.南京篆刻艺术展(南京市书协)
2013.“墨彩青奥”南京市青年书画家精品展(共青团南京市委、市青书协)
2013.长三角三省一市十印社篆刻精品联展(上海书法节组委会)
2012.江苏省第八届新人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最高)奖(江苏省书协)
2012.苏州市首届军旅书法大展优秀作品(最高)奖(苏州市书协)
2012.“百年西泠、翰墨春秋”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型选拔活动(西泠印社)
2012.江苏省第七届青年书法篆刻展(江苏省青书协)
2011.第五届全军书法作品展(总政治部、中书协)
2011.第三届福建省书法篆刻展(福建省书协)
2010.第二届吉林省篆刻展(吉林省书协)
2010.纪念刘亚楼将军诞辰100周年百名将军暨书画名家作品展(空军政治部)
2010.第二届全军军营廉政文化优秀书画作品展优秀奖(总政治部、军委纪委)
2008.第四届全军书法作品展(总政治部、中书协)
2008.“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吉林省书法大展(吉林省书协)
……
陈泓凌作品师友评论
燕堂泓凌,年尚轻,印见老。虽吾校友师弟,实乃篆刻学兄。篆法醇雅,刀法圆劲,承阳冰、汪元先贤之古法,流厂庵、安持老人之余韵。圆中寓方,刚柔相济,阴阳冲和,温文尔雅,婉丽劲秀之下透轩朗怡然之气,精密严谨之中有纤云弄巧之思,苟日新,勇精进,清水芙蓉之景可望矣。
文:蒋金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空军美术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
空军的陈泓凌是我近年结识的本省最年轻的印人之一。他给我的最初印象—-印风严整、清秀;为人诚朴、文雅。作为一个80后的印章作者,泓凌镌刻多字印,能做到字法灵动、运刀精准,实不多见。更令我称羡的是,泓凌具有邓(完白)吴(让之)风貌的篆隶书法也相当出色。我对他目前的篆刻创作取向和书印并重的治学方略,深表认同与赞赏。
文:苏金海(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委员、南京印社副社长、南京市书协顾问)
空军军人陈君泓凌好书法篆刻,成绩斐然。品读他的作品,可用二个字概括:清爽。清,就是清气弥漫,而无俗韵;爽,即干净利落、赏心悦目。他的印章,有学战国古玺一脈的,也有仿秦汉、明清印风的,均有自家面貌。他的书法,尤以篆书出色,无论学吴让之、徐三庚,还是参以楚简元素的作品,都面目清新。犹如云层上的蓝天,纤尘不染,又如受检阅的战士,英姿飒爽。这在书法篆刻界被雾霾笼罩的今天,尤为难得。
文:陈身道(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古人云:学印者不宗秦汉,非俗則诬。80末生人的 泓凌,学印亦自此始,故其印一曰:古。古意盎然,然仅此尚不够,因为,识得明清,亦为印人所必需。当耐得寂寞去面对冰冷的刀与石,这位后生体会到的是极致的快乐!我以为,泓凌是悟到真奥的年轻印家,我们可以从他的篆刻作品中读到,无论朱,白,古玺,他表达的是纯正、是儒雅、是文气。泓淩的篆刻,在岁月的经久打磨后,定可成大器的。
泓凌懂得“印从书出”的道理,刻印的同时一直浸淫翰墨,习篆尤精。玉筋的质感,线性的变化,似驾驭日进,待假以时日,其书印将互补互惠,得大境界也。
文:黄正明(教授、南京大学艺术中心主任、硕导,中国书协维权与鉴定委员会委员)
燕堂篆刻以整饬典雅为基调,于汉铸、切玉、铁线等皆有研究,时见心曲,且收获颇丰。又于明清前贤各种流派心慕手追,择其精要,为己所用。前人论及丁敬时曰:“盖先生精于篆隶,益以书卷,故其所作,辄与古人有合焉”。这里道出了篆刻与书法、读书之关系。即欲求印高,须精书善读。燕堂篆印儒雅,就是基于其一手有师承有己意的大小篆之上的,有了这般书法功底,故有这般篆刻成就。
文:周建国(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观泓凌印章,有惊鸿之感,其书干练、潇洒,而其印则沉静、精到,存福厂韵味。白文尤精,字法准确、用刀稳健、章法匀称、方圆并重,赏心悦目。朱文介于圆朱与铁线之间,伸展余地颇大。工稳一路印,最难,不能有一丝一毫之撼,做到极致但又不失其韵,极难。
文:童迅(中国书协会员)
泓凌还年轻,对艺术极其痴迷,这种痴迷之中既有着年青的涌动着热情,又有着克制的理性的掌控。他对精工印风情有独钟,学习创作之路也基本沿此进行。观其作品,透射出的是一种于寻常物事中,发现新异的禅家“平常心”,初观觉不到奇处,细品,则能于常中见趣,淡中出味,那里面有一种韵致,一种妙心,若进一步探寻下去,会发现它源于一种智慧,只是这种智慧相对内敛不那么张扬罢了。 “万物静观皆自得”,希望泓凌的艺境能够从静中观照,静中得趣,褪尽火气达到老成和从容。
文:杨华(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不少当代印人过于追求抒写性情,体现现代意味的时尚流变之中,泓凌的印刻恪守工稳一路,长于满白文和铁线篆,追求印面呈现明快匀净,沉静祥和的美学意蕴。从“姑苏城外”“山阳顾氏”“寒夜客来茶当酒,退笔如山未足珍”等印可看出泓凌对王福庵一脉的“铁线”与汉“满白文”均有一定的理解和浸润,用刀准确,线条挺拔而不板滞,结构端庄平正。朱文铁线篆法稍显稚嫩,今后多加练习,定能更上一层楼。
文:张哲(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
泓凌多年秉承“印外求印、印从书出”之艺术理念,植根传统,不为时风所动,所作之印主要以满白文和细朱文为主,既见刀趣,又有笔意,丰富中更见纯粹,雅趣里蕴涵古厚。古雅细腻、宽博大气。可谓“幽兰独放,清雅怡人”,一派清刚雅正之气,这与其军人身份和文人气质极为契合。相信随着功力的加深和学养的积累,定能早日臻达尽善尽美之理想境界。
文:苏显双(长春师范学院副教授、吉林大学博士、中国书协会员)
这些年陈泓凌老师主要的创作方向是篆书和篆刻,力求“印从书出”“书印同参”,同时在格调上极力探寻其厚度,陈泓凌老师认为“厚”这个字是一种宽博的气象,内涵非常丰富,反映的是立身处世之道,也是从艺之境。
【 更 多 作 品 欣 赏 】
↓↓↓
【 课 程 安 排 】
第一课时 篆书入门基础知识和基本用笔
2018年03月03日 19:00
篆书的分类
书写的工具
临摹的方法
直线、弧线的写法
及指力与腕力的训练
第二课时 线条力度训练
2018年03月10日 19:00
正确认识线条的发力点,改变一成不变的思维
第三课时 打造完美弧线
2018年03月17日 19:00
如何让书写的弧线自然生动、平中见奇?
如何避免弧线相接时出现的疙瘩?
第四课时 掌握篆书的笔顺与现实书写异同点
2018年03月24日 19:00
了解规范汉字的笔顺与现实书法创作存在矛盾,篆书亦如此。
掌握准确的笔顺,也要另辟蹊径,重组顺序,解决现实书写矛盾。
第五课时 对称结构重新审读
2018年03月31日 19:00
对于结构对称性的认识,决定了篆书的格调。
如何脱离僵化对称的束缚,辩证看待非对称下的对称?
第六课时 偏旁部首总结归纳
2018年04月07日 19:00
篆书偏旁部首独立性强,专业解读,总结归纳。
篆书偏旁部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灵活组合,一通百通。
第七课时 斗盦篆书《千字文》
2018年04月14日 19:00
以斗盦篆书《千字文》为例,详细解读:
1、线条力度训练方式
2、完美弧线的打造
3、结构的重新审读
4、偏旁部首的总结归纳
5、书写中遇到的详细问题
我们在学习先贤篆书的同时,也可以关注小林斗盦的《千字文》,学而化之,他的笔墨别有味道。
第八课时 篆书创作
2018年04月21日 19:00
临摹固然重要,以创促临也是学习提高的一种办法,篆书的创作需要经营,经营也是一种思考。
1、篆书创作的形式与方法
2、篆书创作的内容与形式
3、篆书临写示范
4、篆书创作示范
报名咨询入口
↓↓↓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麦嘉 | 墨池课程顾问(mochima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