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webp (31)

图/刘伯承战斗前示范射击

民国时期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多数将领都要拟写电函信札,日夜激战、马不停蹄,导致手写函件数量空前庞大,大家毛笔字娴熟,书写秉自然貌,合法度、强识别,因此,那时稍有书法功底者比如文将尤其如刘伯承、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战乱期间呈现出无意而佳的精彩墨迹。书思之前很少介绍刘伯承,但其水平不可小觑,今天咱们不妨来看看:

640.webp

刘伯承信札《响堂铺战斗电报》

刘伯承将军平常写字,固然是快速的自然书写,从信札中可见书风端倪:起笔直入和逆入都有,连带关系明朗(从包围结构就能看出),结字和字间呼应相关非常强烈,一气呵成,当然也难免有些带着个人习气,可圈可点,但细细品会,翻转绞转不失精彩。刘伯承无心栽柳,给出一个平衡于美学、实用、情绪化的笔墨风貌。

不过,在历史档案中能找到的刘伯承最成功的信札,应属下面这件:

640.webp (1)

上面这件手札,信手拈来,气息流畅,风神隽永,作为一份传统意义的手札作品,单就这幅手札的品质而言,在整个民国期间都毫不逊色。纪念淮海战役的题词,也是经典作,结字开张,不失流利气息:

640.webp (2)

谈起刘伯承习字渊源,刘蒙说:“父亲酷爱书法,早年临摹王羲之,也曾写过《曹全碑》”。可见,刘伯承对于写字的理解,从观念上是有较高品质要求的。我们看其65岁时写的一张大字作品,从结字、用墨和布白可以看出,刘伯承对书法情有独钟。

640.webp (3)——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