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凯歌执导的悬疑奇幻电影《妖猫传》正式在内地上映,早在六年前,陈凯歌就已经拿到了梦枕獏原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的改编权,《阴阳师》原作者的这本小说,以日本僧人空海的视角将梦幻、诡谲的大唐盛景展现了出来,同时通过一只“入侵者”身份的猫营造出邪魅妖异的氛围,缓慢揭开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的作者梦枕貘,被称为日本奇幻文学界总瓢把子。小说一共分为四卷,电影妖猫传剧情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入侵金吾卫陈云樵府邸,接连在长安城制造诡谲异象,癫狂诗人白乐天与仰慕大唐风采的僧人空海相遇长安,却意外触发了横跨三十年、有关王朝兴衰的惊天之秘,随着各色人物一一登场、大唐繁盛绚烂与时代隐痛一一揭开,一个被历史纷乱掩盖的真相也将浮出水面。
在这部小说及电影里,男主之一空海博学多才,沉着冷静,狡猾世故;与另一位男二橘逸势均为渡唐学习佛学及书法。其实在真实的历史中,空海、橘逸势与嵯峨天皇在日本被尊为书法圣人的“三笔”。而空海又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位。
空海既是一位佛教大师,又是在各个文化领域有着突出贡献的日本文化史名人,他在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来到长安,学习佛法、书法以及各种技艺。《金刚般若经开题》是空海四十岁左右所写的流利草体,其书风可与中国著名书法家怀素的名作《千字文》媲美,是他的草书的代表作。他的自由阔达、流丽巧妙的书风为后来书法界“三迹”中的小野道风、藤原行成所继承,为继起的柔和的“和风”书法奠定了基础。空海的影响一直及于后世,宗法者被称为“大师流”。
真实的空海画像其实是这样子的,与电影海报是不是反差巨大!
空海法师,一名遍照金刚,日本僧人,生于西元八三五年(日本平安时代),于十九岁时因遇到一名僧侣授予“虚空藏菩萨求闻持法”,而放弃已就读一年的大学明经科,加入山岳修行的行列。
空海是日本书法的祖先、日本的书圣,被称之为“日本的王羲之”。其跟随时代的潮流,学习奈良朝以来的传统的王羲之的书法,并加入唐朝书法的韵味。不仅是简单地模仿中国的书法,而有自己的创新本书法的产生有了一个萌芽状态,此外,还扩法方面的幅度,这是空海在书法上的伟大之从日本书法史来看,空海的伟大之处不单单是如上所述的部分,还有在日本引进中国的“飞白书”、“杂体书”的也是空海。当时的日本只有楷书、行书、草书,他还引入了篆书、隶书。空海编纂的三十卷的《篆隶万象名义》是日本人手中最初的极为珍贵的书法词典。
空海 风信帖
空海法师于延历二十三年(804年),与最澄法师随遣唐使入唐(中国)求法,抵唐之后,展转到长安(今西安),后访寺择师,在翌年的三月,投青龙寺惠果法师门下,受到惠果法师的倾囊相授,同年十二月,惠果法师示寂,空海于是四处参学,次年(806年)十月回国,留唐二年多。向曾经在印度那烂陀寺修行的僧人般若三藏学习梵文806年归国后,将悉昙体梵文字母传至日本,使得悉昙体梵文字母能完整地保存在日本。传说空海法师在梵文字母拼写原理的启发下发明日本字母假名(平假名),随着时间的推延日本字母片假名在平假名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空海法师为日本文化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此外,他亦是有名的书法家,与嵯峨天皇、橘逸势共称三笔。空海法师无论是汉字书法还是梵文书法的造诣到非常高。
空海《三十帖册子》,纸本墨书,14.O x 14.0cm。京都仁和寺藏。
空海法师所传的密法受到朝野的欢迎,又因得到嵯峨天皇的支持,在弘仁七年敕准以高野山为真言宗的总本山,作为传法修观的道场,弘仁十四年受赐东寺,积极以东寺为中心,展开弘法活动,因此后人称他所传的密教为东密。他的弘法活动顾及民众,遍及全国。又仿中国唐朝县乡办学,在平安京设立“综艺种智院”,聘请僧俗教师讲授佛儒道,不分僧俗贵贱都可入学,是日本最早的平民教育学院,也是最早的私立大学。
《灌顶历名》
空海法师尽其一生发挥了多方面的天赋,同时完成了真言宗宏大的教学体系。他主张“即身成佛”,但并非一蹴即成,而是有其次第的。在《辨显密二教论》中,他提出自己的教判理论,以真言为最高,依次是华严、天台、三论等宗,又在《十住心论》一书中,将一切教法,按信奉者的心境,分成十个阶段,称为十住心;这部书将外道与世间道德纳入整个思想体系中,空海法师示寂之后,真言宗在教理上的变化并不大,后代之所以发生分派,主要在修行仪式的日趋复杂,而引起意见上的争执。
空海法师同时也是一位文艺理论家,其所著《文镜秘府论》,全书包括序言,天卷(声韵调声说)、地卷(体势论)、东卷、南卷、西卷、北卷几个部分。其内容包括了四声说、调声说(天卷),十七式、十四例、十体(地卷),对属论(东卷和北卷),病犯论(西卷),创作论(南卷)等方面,体大精深,是日本汉诗学的第一部著作,对后世学者影响广远。
在最澄和空海两位法师到中国的前后,也有不少僧侣同时来中国求学,所谓的“入唐八家”,就是指最澄、空海、宗睿、惠运、圆行、常晓、圆仁、圆珍等八人,他们所学的都与密宗有关,因此回国后,所传的也都是密教化的佛教,由于教相判释的不同,便形成最澄一派的台密,和空海一派的东密。开启天台宗的最澄,和创立密宗的空海,他们最大的贡献,是将由中国传去的佛教加以日本化,使成为以皇室和国民为重点的国家佛教。
下面我们来看空海的几个经典法帖!
空海《风信贴》
《风信贴》,平安时代,纸本墨书,28.8×159.7cm。京都教王护国寺藏。
如前所述,空海在入唐前所受的奈良时代晋唐书风的熏陶和入唐后唐代书风的影响,对他书风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风信帖》是空海致最澄三通信札并为一卷的总称,是空海归回日本后最重要的书法代表作。据说原有书札五通,每一通各自独立,除现存三通以外,另外两通一通献给关白丰臣,一通失窃佚失。《风信帖》由于卷首有:“风信云书”四字而得名。第一通是寄给最澄的复信,商量佛法大事,共建法钟等。结尾有:“东岭金兰”四字。“东岭”,是指位居京都东方高耸的比睿山,即最澄创立天台宗道场的所在地。“金兰”语出自《易经·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同言,其臭如兰。”表述了空而对最澄的敬意和彼此之间的友谊如金兰之契。第一通书札,挥洒率意的行书线条,自然且富于变化;第二通用笔雄壮庄重、格调清新高雅;第三通以深洒的草书为之,显得飘逸清澄,有白云飘浮秋空之感。三通信札充分地显示出王羲之尺牍式的娴熟纯正的笔法和晋唐风韵。此件作品被推定为空海四十岁左右时的笔迹,堪称大师遗墨中之白眉。
空海 金剛般若経開題残巻 京都国立博物館
紙本墨書
27.6cm x202.4cm
9世紀
平安時代
京都国立博物館
本卷乃弘法大师空海(774—835)所撰写的中国唐代义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开题」,为空海亲笔所书。所谓开题,就是将佛教经典的题名加以解释,并阐述其大要。空海就密教的立场,从「显略」(显明而简要的解释)及「深秘」(深藏奥意的解释)两个观点来解释经典的题目。
本卷京都国立博物馆本保存了从「如是四行中具无量德」到「亦五色修多罗名经故」的六十三行。本亲笔书卷以夹杂着行书的草书体书写,且文中有删除及修改之处,可知它是一份草稿。也正因为它是草稿,反而如实地传达了空海的书迹,深具兴味。此外,奈良国立博物馆还藏有同卷的另外三十八行(国宝)。
空海是平安时代初期的僧人,赞岐人。十五岁上京,十八岁入大学,之后归依佛门在四国修行。延历二十三年(西元804年)以留学僧的身分渡唐,隔年在中国长安青龙寺由惠果施与「传法灌顶」之后(传法灌顶指密教中授与高僧宗师之位时所举行的仪式),于大同元年(西元806年)携带各种经典、法具返回日本。之后,空海透过开创高野山的道场、经营京都的东寺等,致力于弘扬真言宗密教的教义。承和元年(西元834年)得到天皇特准,于每年一月在宫廷举行「后七日御修法」(指一月八至十四日祈求国泰民安之仪式),以真言宗密教作为国教。空海死后,于延喜二十一年(西元921年)由醍醐天皇赠与「弘法大师」谥号,即使是在今日,弘法大师之名仍然受到人们的信仰。此外,空海在中国古诗文和书法上也发挥长才,其书法被誉为「三笔」之一,为日本文化史留下了极大的成就(三笔在此指平安时代初期的嵯峨天皇、空海、橘逸势三位书法大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