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30岁之前,人世艰辛,坚持着,胸中一股薄凉,那些宏愿,七零八落了。
走就到60岁后,七十岁后,八十岁后。从前追而不得的,一切都会款款而来… …
苏国干,河南省叶县田庄乡湾赵村的五保户,今年84岁。乡里乡外都知道他是书法家、苏东坡的后人,每年过年过节大家都会请苏国干老人写对联条幅。在苏国干几十年的书法生涯中获得过很多荣誉,有关部门还专门给他做了一个荣誉墙。
然而老人的生活现状却不尽如人意,至今仍居住在一个破旧的老瓦房中。老人有过两段婚姻却没有留下儿女,目前一个人孤独的与书法为伴。苏国干自称是苏轼第28代孙,并有家谱记载。
老人个子不高、身材微胖、面色红润,他无儿无女,独居在村里一幢三间石棉瓦房里,终日于笔墨纸砚为伴。苏国干说,他的父亲擅长书法,在叶县一带小有名气,受父亲影响,他从小就喜欢书法。初中毕业后,他一直在家务农。几十年过去,他生活中唯一的爱好依然是练书法,且从未间断。
很多字帖、笔墨还有他练习过的字就这样堆放在窗台下。“我没钱买好的笔墨纸砚,只能在废旧的报纸上练练,这些墨和纸是县里的扶贫干部给我送的,免费给我的。”看到桌子上的几瓶墨水老人说。除了父亲的指导,苏国干还用心临摹颜、欧、柳、赵等书法名家的作品,潜心研究,认真揣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他买不起墨汁和纸张,只好把锅底灰或者烟灰兑水当墨汁,然后再找来烟盒等拆开作纸。那时,他白天干农活,晚上写字。他每张作品的落款都要写上“苏轼嫡裔”,他说不能把老祖宗忘了。
老人说过去给商铺写招牌可以赚点钱,现在招牌都是电脑做的了,他也就没有了收入来源。说起这些年的境遇,老人似乎有很多苦水要倒。“现在想想都无所谓了,一个人这些年也习惯了,小时候上私塾跟着父亲学书法,在村里也当过会计,我一直也不懂得变通,没赚到什么钱,现在靠写字挣钱的时代是过去了。”
数十年来,他先后有180多幅作品在省及国家刊物上发表,其中《山河颂》《追求》《赤子情》等作品,分别在国家级的比赛中获奖,他也因此成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及中国现代艺术家协会为数不多的农民会员。
所以,如果想学书法,就要把她做为一辈子的事情,这也许才是学书的真正乐趣。坚定自己的选择,喜欢就行动,不要喊口号,更不必告诉任何人,做最真实的自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