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

微信图片_20171024170624

《洛神赋十三行》简介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或《十三行》,东晋王献之的小楷书法代表作,原来的墨迹写在麻笺上,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著名文章《洛神赋》,但流传到唐宋时代就已经残损并亡佚了。流传下来的刻本为宋代根据真迹上石的拓本,包括“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两种,其中“碧玉版本”较好,它于明万历年间在杭州西湖葛岭的半闲堂旧址出土,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洛神赋是王献之的小楷作品,据说王献之好写洛神赋,写过不只一本。此版共计十三行,真迹已不复存在。今只传贾似道所刻石本,因石色如碧玉,世称《洛神赋十三行》或《碧玉十三行》,现藏首都博物馆。

微信图片_20171024170634

《洛神赋十三行》风格

王献之所书《洛神赋十三行》体势秀逸,笔致洒脱,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从中可以看出,王献之的楷书笔法不再带有隶意,字形也由横势变为纵势,已是完全成熟的楷书之作。

微信图片_20171024170638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临习要点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历宫建武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然英年早逝,死后追赠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后其位由族弟王珉继任,故又称王献之为“大令”,王珉为“小令”。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年少即负盛名。七子中,凝之、徽之、操之等均有书名,而以献之为最。献之聪颖好学、天资高迈、才华出众。唐张怀瓘说:“若风行雨散,流便于草,开张于行,章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的确如此,王献之通过自己不懈的追求,终于在书法史中被后人称为“小王”,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幼学其父,次习于张,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进一步冲出了父辈的朴厚,逐渐迈向自然、超逸、妍美的境地,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便是其代表作。

《洛神赋十三行》是王献之传世的小楷名作。《洛神赋十三行》乃三国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献之喜书此赋,但仅留传从“嬉”字至“飞”字共13行,计250余字。据说,其墨迹在宋代有两本,即晋麻笺本和唐硬黄纸本。其中唐硬黄纸本有唐代书家柳公权的题跋,至元赵孟頫则认为是唐摹本,亦有人认为是柳公权摹本。此本初为北宋周越所得,误以为原迹摹刻,流传于世,后有南宋越州石氏掺入右军笔意的翻刻本。《宣和书谱》载,麻笺本北宋时入内府,后二墨本均佚失而不知下落,仅存刻本传世,但因辗转翻刻较滥,已不足观矣。南宋时,权相贾似道先觅得麻笺本9行,后又得4行,合为13行,刻于苍色石上,美其名曰“碧玉”,故该本被称为“碧玉版本”,又称《玉版十三行》。

微信图片_20171024170641

《洛神赋十三行》石高29厘米,宽26厘米,明万历年间出土于贾似道丰闲堂旧址的杭州西湖葛岭,曾归陆梦鹤、翁蒿年,清康熙年间入内府。入内府前首行“晋”字未损。清末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此石即流人民间,所幸未毁,今藏首都博物馆。原石书法挺直劲朗,今以文物出版社刊行的历代碑帖法书选《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单行本和上海书画出版社刊行的《书法自学从帖》中的“玉版十三行”为佳,据称底本为明出上的“碧玉版”初拓本。

历代对《洛神赋十三行》艺术价值的评价均高。如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云:“正以明大令之风,不惟以妍妙胜也。”张廷济《清仪阁题跋》曰:“风神骀荡,气骨雄骏,固以无美不臻。”杨宾也说:“字之秀劲圆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刘或则说:“献之变右军法为今体,宇画秀美,妙绝时伦。”由此可见《洛神赋十三行》的历史地位及艺术价值。 

从楷书的发展历史来看,《洛神赋十三行》有着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可以说,它既是晋楷的终结,又开唐楷的先河。如果把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和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作一比较的话,可见短短200年,书法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奇。《洛神赋十三行》创新意识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没有钟繇的古拙和质朴。羲之虽继承了钟繇的古意又参以晋人的潇洒流美,但仍不如献之的秀逸妍媚。同时它在笔法上的外拓,丰富了原有的内厣之法,为唐时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开辟了道路。王献之“劝父改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合理的,我们不能依从一些维护封建道德礼教的人而责之。

微信图片_20171024170644_副本

《洛神赋十三行》最突出的用笔特征是外拓,在挥运之中敛放自如,敛中有放,使点画更力晚得凝神静气,劲美健朗,奕奕动人。康有为说:“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洛神赋十三行》做到了这一点。它离开了钟、王楷书那种凝眉锁目、厚重朴茂的情态,而给人以清爽健利、优雅秀逸的美感。从线条的角度来看,《洛神赋十三行》比之钟、王亦显妍丽流美,其均匀纤细的点画里蕴涵着极强的质感,雅逸秀丽、不臃不滑,后入评其“精丽绝伦”,实为不过。古人云:“执笔在指,运笔在腕。”临习《洛神赋十三行》时,应多用腕力而少用指力。

在临习时,具体到不同的点画上,我们必须充分体会其生动自然、轻松优雅、爽利劲健的美学特征。 

傅如明老师在多年的书法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所教的学生几十余人多次入展中书协的多项展览。墨池学院特邀 傅如明老师,以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为例,解析小楷的临摹与创作,提高我们对小楷临创技法和格调的深层次认识。

微信图片_20171024172244

傅如明(傅汝眀),江苏省东海县人。
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现任教于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教育教学与理论研究
主要从事书法教育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主讲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书论、行书概论与技法、草书研究、甲骨文金文研究、历代名作欣赏等课程。

傅如明临《玉版十三行》2015年傅如明临《玉版十三行》

著作:
《中国书法经典百品丛书·碑刻书法百品》(世界图书出版社)
《中国古代书论选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荣宝斋书谱·王羲之小楷技法解析》(荣宝斋出版社)
《书法篆刻创作》(上海交大出版社)
《行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法创作与欣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编《中国书法年鉴》、《中国美术百科全书》、《书法鉴赏》等。
出版书法教学光盘《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法书临摹》、《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名帖精讲》、《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书法创作》一套(北京电影学院出版社)。
发表书法研究论文十余篇。

宋·戴夫古《大热之四》,小楷、纸本,17.3x27.1cm,2017.傅如明作品

12. 小楷:宋 戴夫《古诗二首》(2013年,26.8x17.6cm)傅如明作品

书法创作: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及单项展十余次,其中一、二、三届“兰亭奖”入展并获奖。
(1) 首 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2002.9) 。
(2)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2006.12) .。
(3)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2009.11)。
(4) 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2000.12)。
(5)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1999.12)。
(6) 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展(1998.10)。
(7) 庆祝建党85周年书法展(2006.7)。
(8)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2007.11)。
(9) 全国首届册页展(2008.7)。
(10)全国第二届青年展(2009.9)。
(11)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2002.9)。
(12)全国第三届扇面展(2010.7)。
(13)全国第十届书法展(2011.9)。
(14)首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金奖(2000.9)。
(15)“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金奖(2001.10)。

《世说新语·栖逸》1,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世说新语·栖逸》1,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

《世说新语·栖逸》2,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世说新语·栖逸》2,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

《世说新语·栖逸》3,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世说新语·栖逸》3,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

《世说新语·栖逸》4,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世说新语·栖逸》4,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


[ 课程安排 ]

第一节
2017年10月28日 19:00
一、初学小楷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工具准备
笔,墨,纸,砚
二、小楷的技术要素
小楷有自己的技法系统,不是将大字写小就是小楷。
1.笔法特点
起笔,行笔,收笔技术
点、横、竖、撇、捺、挑、钩、折技法演示
2.结构特点
宽绰有余
3.章法特点
有行无列,参差错落
三、小楷的艺术风格
小楷的格调要古雅空灵,只有技术没有艺术,不算好的小楷。
要么飘逸空灵,要么朴拙古雅
四、学员作业点评

第二节
2017年11月04日 19:00
《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傅如明老师以小楷为最,平和简劲,取法晋唐,尤多大令玉版神韵,而又自出枢机。
一、简析王献之及其《玉版十三行》
1.王献之及其小楷
2.《玉版十三行》内容及书法艺术风格
二、《玉版十三行》点画特点
笔法解析与示范:起笔,行笔,收笔
《玉版十三行》笔法特点及写法:
点(单点、呼应点、撇点)
横(长横、短横)
竖(悬针竖、垂露竖)
撇(短撇、长撇)
捺(正捺、反捺)
挑(重挑、轻挑)
钩(竖钩、戈钩)
折(方折、圆折)
三、《玉版十三行》结体特点
1.行书偏旁
2.字形宽扁
3.字形纵长
4.收放变化
5.错落变化

第三节
2017年11月11日 19:00
一、如何进行小楷作品的创作
1.技术精微,格调至上
笔精墨妙,宽绰而有余,散朗多姿。
2.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
斗方,扇面,手卷等
3.结合《玉版十三行》笔意创作作品
4.创作示范
斗方,扇面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入口】

傅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