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书法作品的观察方式,一般分为笔法、结字、章法、墨法这几个部分,这其中,笔法又是书法技法中最难掌握,也是最神秘的部分。

据传王献之曾隐居林中,某日一只鸟送给他一张纸,纸上共579字,内容难以辨识,王献之日日临习,方才掌握笔法的秘密。还有传说钟繇为得到韦诞手中的一卷蔡邕手书,在韦诞死后令人“盗开其墓”,才如愿看到蔡邕的笔法。

这些传说都反映了学书者对笔法的敬畏。

mmexport1508484925100

吴炜栋老师作品

笔法的定义很简单——通过控制毛笔的运动,写出符合一定要求的线条或点画。作品是静止的,我们从已经完成的作品中无法直接观察到书写时的运动,但书写时的运动变化保存在点画的形状上,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点画形状的变化想象出书写时的动作,想象出点画内部所包含的运动变化。姜燮说:”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而”如见其挥运之时“,是我们学书者读帖时必须具备的能力。

但要从静止的点画形状去感受运动,毕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感受的深度和准确性也都是问题。再加上时光流转,书写习惯的变迁,对前人杰作中笔法的感悟难上加难,时而产生诸多误解。

mmexport1508484928792

吴炜栋老师作品

举例来说,有人会提议写帖的人多练练碑,说可以增强笔力,其实就是一种误解。难道各经典帖中没笔力吗?帖学绕不过二王,用笔大多提着笔走,注重起、收两端的变化和线条的干净凝练,相对忽略行笔时的提按动作,已成一种审美定式。而写碑大多是按着笔走,注重线的空间排列构成,重视结构的变化,相对不太讲究起收用笔,而重视线条中段的提按,线条质感也一改帖学特点而成毛涩、朴拙、笃厚等,其实共同点都是提中有按,按中有提,中、侧锋并用。

正如赵孟頫所说”用笔千古不易”,强调了中锋用笔是永远不变的,侧锋用笔也是需要的,八面出锋就是笔毫四周中、侧锋随心所欲地表现。中锋用笔呈现出的线条是有生命的线,侧锋用笔呈现出的线尤如给生命体外穿上华丽的舞装。笔法的核心就是能体现生命特征的附合帖学审美的书法线条。

而帖学中的笔法繁多,多数人的因惑主要在于使转和连笔的衔接以及中侧锋的转换,这些都要从经典帖中把这些部分分解开来作单元训练,反复练习,熟练掌握。

mmexport1508484932450

吴炜栋老师作品

二王体系的行草书,作为中国书法的正统一脉,帖学的典范,历朝历代不泛传承,然得其精髓又能出类者却是寥寥。当代二王书风的滥觞,是当代书法人回归传统经典的举措,这是当代人对晋人文人士大夫风韵的一种向往。

然而时过境迁,当今学书者心存浮燥,再者二王虽为学书大路,然众人尽往这路上挤,再宽的路也会挤破,这是王羲之愿意看到的吗?当代书坛千人一面,是喜是忧?

mmexport1508484936094

吴炜栋老师作品

不仅如此,从临帖到创作,更有诸多难关需要我们去攻克:

1.线条关:什么样的线条才是好线条?有弹性有张力有节奏有筋气骨肉的特征的线条才是好线条,在纸上能立得住,给人有入木三分的感觉。但很多人却因诸多因素表现不出来。

2.笔法关:首先眼睛能看出,然后手上也能跟上。但往往眼睛看不出笔法所在,以样画瓢,理解不到笔法实质,导致下笔苍白。

3.结字关:汉字的结构有十几种,规范的汉字呈方块状,书法中的字要打破方块状,古人云:”状如算子,此不是书”,要把汉字赋予艺术性上升为书法,结字上必须随类赋形、变化万千,运用矛盾阴阳等方法总结归纳。

4.行气关:气乃生命所在,气是书法作品中关键所在,有气的作品才有生机,书法作品中的气是自然流淌的,气又与上面笔法、结字密不可分。

5.章法关:综合实力的体现,是对笔法、结字、布白、空间、行气、节奏等充分理解后对作品的整体掌控能力,在某个方面打不通在作品中就会出现某些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mmexport1508484960170

吴炜栋老师作品

墨池学院特邀文化部翰墨艺术书法高研班教学部主任吴炜栋先生“开坛讲经”,带领大家站在书法史大观的高度,用十节课的时间,系统地学习笔法的演变。从书法最基本的元素——线条出发,以二王为主线,理清王、颜两大帖学体系的关系,深挖二王一系帖学的艺术共性,发挥各自特长,不随时风,引导学书者如何读帖,如何临帖,如何临创转换,寻找自已与古人的契入点,启发思考,开启悟性,把临、创自始自终贯穿于教学中。

课程仍以视频+图片+讲解的形式讲授,但也略有不同。以往的视频主要拍笔在纸上呈现的字的形态,本课程的视频还会突出指、腕、肘、臂乃至身体的动作,视线集中在笔端往往是不够的,必须看手的动作。演示视频和图片以书法史的大观着眼,行草书作为五体书中最后形成的书体,揭示它的前任书体笔法的演变。

这十节课的学习,将传授你各类线条如何通过手、肘、臂的运动而达成,写大字和小字的区别,章法中各种关系的处理方法,最主要的是训练眼力,提高辩别能力、观察能力,进而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安排


第一节

2017年11月01日 19:00

空中运笔的方法(坐、立运笔差异)

中锋在各种线中的运用

藏锋练习

落笔方向的控制(八面出锋的方法)

第二节

2017年11月08日 19:00

提按的控制

出锋笔法

侧锋笔法

折笔笔法

摆动笔法

手腕与臂的灵活运动

第三节

2017年11月15日 19:00

转笔的训练

手腕的控制

四个不同方向的转笔

连续转笔

第四节

2017年11月22日 19:00

不完全折笔(转笔与折笔的融合)

转笔与折笔在临帖中的交替

第五节

2017年11月29日 19:00

笔锋进出点画的位置和方向

点画内笔锋的运动轨迹

笔画间笔锋的运动轨迹

第六节

2017年12月06日 19:00

力量的控制

线条的质感

线条的节奏

第七节

2017年12月13日 19:00

笔法的分析与练习

楷书笔法在行书中的运用

行书点画的笔法分析与练习

第八节

2017年12月20日 19:00

二王与颜真卿两大帖学的共异

二王体系笔法的特点与训练

二王体系历代传承书家笔法上的取舍

第九节

2017年12月27日 19:00

二王与颜真卿两大帖学的共异

颜真卿体系历代传承书家笔法上的取舍

颜真卿体系笔法的练习

第十节

2018年01月03日 19:00

二王对颜真卿的影响

作品中二王笔法与颜真卿笔法的融合训练和运用


导师介绍

mmexport1508484944497

吴炜栋

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中书协会员,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工作室成员、张荣庆书法研修班成员,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翰墨艺术书法高级研修班教学部主任、执行导师,荣宝斋签约书法家,江苏省国画院特聘书法家, 江苏省青书协理事,常州市书协理事,书法作品在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展、青年展、行草展等诸多大展中获奖、入展二十余次。

学员评价

mmexport1508484948023 mmexport1508484952401 mmexport1508484955772

导师作品

mmexport1508484963709

mmexport1508484967181

mmexport1508484971245

 

点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