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大党代表孙晓云看来,中国书法和文学经典都是中华文化核心之核心,长期以来,由于文字与书写断裂,造成书法作为国民基本文化素质的缺失,对汉字整体认识的缺失,继而造成了对中国文字以及文化发展的断层。她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标杆,不是去探讨该不该继承,而是应该坚定不移地继承:

“书法不是少数人的艺术,而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1

“勤学上进,追求卓越”“锤炼意志,砥砺坚韧”—这是习总书记对中小学生的寄语。近日,这些寄语变成一幅幅书法作品,张贴在全国的中小学校。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就是书写者之一。

写书法近60年,孙晓云谦虚地说:“实际上只做了一件还没有做好的事——传统经典书法的承传。”其实,她一直身体力行地在做。值得一提的是,她是全国书画界唯一一位连续三届党代表。

2

头上有神明,脚下有底线,胸中有正气,手里有活干,这里的”活”,就是书法。熟悉孙晓云的人都知道,她对书法的热爱与生俱来。

“我的初心,就是对传统书法的热爱,那种热爱似乎就长在我的身上。”孙晓云坦言,她的每一段努力,每往前走一步,都是靠的这种初心,所做的一切更是围绕这个初心:将自己的爱好兴趣和中华文化的传承、中国传统书法的传承发展融合在一起。

3

作为十七、十八、十九大连续三届党代表,孙晓云在全国书画界是唯一一位。“能参加党的十九大,觉得很荣幸;作为三届党代表,更感觉责任重大。”孙晓云说,作为文化大省,过去五年江苏的文化发展有目共睹。而她最关注的是文化自信。而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特使特别强调了文化自信。

孙晓云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根。所以,文化自信就是从书法自信开始。汉字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最基础、最根本的载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就是用文字书写下来的。书法不是少数人的艺术,而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必修课。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