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明兄真可谓善书者!功力之深厚令人叹服。小楷最为精工,铁画银钩,劲健清雅。大楷多有颜体风致,朴拙率意。行草书亦挥运自如,洒落之趣跃然纸上。 ——邓宝剑(博士,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书法系主任) |
十多年前,江苏省青年书协成立时举办两次书法展,推出过几位金奖作者,傅汝明就是其中一位。今天,金奖中的其他几位比如管峻、宇文家林等因为频频在全国大展中获奖而渐成青年名家,只有钟情小楷的傅汝明,至今还显得比较沉默。
傅如明先生书艺简析
文/深圳李志宏
书虽一艺,其学非小,所谓融通天地,涵容今古,与万物相承相通。昔人论书,言谈纷呈。以本体论之,曰囊括万殊,裁为一相;以心学论之,曰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以功能论之,曰同流天地,翼卫教经。
今日书坛,表象繁华,派别林立,无知者靡然向风,为有识者所讥。书迄于实用,迨魏晋右军逸少起,乃行大道,学者翕然宗之,衣钵相承,递相流衍。书者,本为雕虫小技,展卷雅赏,陶冶情操,深浅厚薄,自有公论,焉能私立派名?潜心于此道者,自能专心致志,宠辱皆忘,余谓江苏如明傅先生,诚深谙此道者也。
《世说新语·栖逸》1,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
先生曾于农村中学任教多年,后于北京师范大学攻读书法硕士,斋号得一。先生不独善书,于教育,学术,古文字诸领域皆有建树。书者,非笔墨技巧无以阐其妙,唯笔墨技巧则无以达其情,故东坡有诗云,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鲁直又云,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故曰,学书者,初业书要类乎本,定其形势,中于规矩,技进乎道,探求义理,追本溯源。傅先生于书法创作,可谓难矣,不法古人,法无一可,尽似古人,何处有我。臻于妙境者,真如夏蜂酿蜜,春蚕吐丝。先生精楷法,行草,大小皆能,以楷书论之,先生大楷得颜清臣《麻姑仙坛》,《勤礼碑》,或方圆藏露、或逆顺向背,轻重肥瘦浓淡湿涩,聚散疏密,尽得其妙,于空间布局,结体取势,尤为重视。
《世说新语·栖逸》2,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
苏子美曾云,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先生精大楷而工小楷,更为难得,余观先生小楷,其取法隐约可见,以北朝墓志,钟繇右军小楷,下追文衡山,黄道周,其书结体小疏,天骨烂然,姿态横出,有威风千仞之势。使笔用锋,铁画银钩,无字不以奇胜,字距紧行距宽松,大小不一,齐而不板,珠玑罗列,昔杨少师《韭花帖》亦喜疏朗布白,形散神聚,昭然绝异,先生之书与《韭花》神通也。
东坡谓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又余。书之妙,贵其难,余谓傅先生之楷书,通其妙矣。先生行书,喜作小品扇面,从容不迫,蕴藉含蓄,雅致清纯之气息流溢字里行间,其书笔意萧散简远,清通平实,结体布白,有右军子昂意趣,拙中寓巧,静中求动,格调不俗。
《世说新语·栖逸》3,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
书艺非止于写字,技巧笔墨结构,经名师指点,临池勤学可得,然高瞻雄视者,视书为小技,独以小技誉于当时,有之,以此扬名后世,则未之闻也。先生多年从事书法教育,学术研究,于高等院校,讲中国书法史,书论以及行,楷草等书体概论及技法,于甲骨文金文也有论文见之于各大报刊。教授技法,如古人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讲书史书论者,则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书学至今,体系众多,交叉复杂,学者不可偏于一隅,闭门造车,不可漫游四海,空谈义理。当根植于书学传统,知其缘由,能书能鉴,饱所未闻,始能青出于蓝,抱玉握珠也。
《世说新语·栖逸》4,小楷,纸本,42x19cm,2017年。
书为艺术,技巧、悟性、学养、见解、格调均不能少,书艺若要达到高妙之境界,品格和学养,诚为砥柱。先生学养精深,胸次廓然,为人朴实谦逊,学艺真诚至纯,虽少言语,于书艺多有体悟,余多次邀请先生于书法天下网作一专题久矣,先生谦让再三,今得成此愿。先生书艺高出吾侪远甚,常以后学自称,先生不怪余浅薄,拙文奉上,望识者鉴之。(2013年1月8日志宏于深圳西乡)
傅如明小楷
傅如明(汝眀),原本是苏北一所农村中学的教师,因为爱好而与书法结缘。2002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美术学书法方向硕士学位,毕业后去西安工业大学从事书法教学,教出了好几位在全国展中获奖的书法本科学生。他从南至北,从东到西,始终是在勤奋而平和的状态里,抒写着自己清宁的心境。
傅如明临《玉版十三行》
优秀的帖学书家,一般都较为注重篆隶的底蕴。有了金石意味的深度涵养,从线质的内美到节奏的蕴藉,自然都有品级的不同。汝明师兄下一步的追求当是线质的古厚,结体的生拙,章法的不期然而然,从以法立意转向以意生法。
艺术家简介
傅如明(傅汝眀),江苏省东海县人。
博士, 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
现任教于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教育教学与理论研究
主要从事书法教育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主讲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书论、行书概论与技法、草书研究、甲骨文金文研究、历代名作欣赏等课程。
著作:
《中国书法经典百品丛书·碑刻书法百品》(世界图书出版社)
《中国古代书论选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荣宝斋书谱·王羲之小楷技法解析》(荣宝斋出版社)
《书法篆刻创作》(上海交大出版社)
《行书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法创作与欣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参编《中国书法年鉴》、《中国美术百科全书》、《书法鉴赏》等。
出版书法教学光盘《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法书临摹》、《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名帖精讲》、《全国高等院校书法专业考前辅导·书法创作》一套(北京电影学院出版社)。
发表书法研究论文十余篇。
书法创作:
书法作品入展中国书协举办的全国展及单项展十余次,其中一、二、三届“兰亭奖”入展并获奖。
(1) 首 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2002.9) 。
(2) 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2006.12) .。
(3) 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2009.11)。
(4) 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2000.12)。
(5)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1999.12)。
(6) 第四届中国书坛新人展(1998.10)。
(7) 庆祝建党85周年书法展(2006.7)。
(8)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2007.11)。
(9) 全国首届册页展(2008.7)。
(10)全国第二届青年展(2009.9)。
(11)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2002.9)。
(12)全国第三届扇面展(2010.7)。
(13)全国第十届书法展(2011.9)。
(14)首届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金奖(2000.9)。
(15)“走进新世纪”江苏省青年书法篆刻精品展金奖(2001.10)。
▶ 墨池学院特邀 傅如明老师,以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为例,解析小楷的临摹与创作,提高我们对小楷临创技法和格调的深层次认识。
▶ 课程安排:
第一节
2017年10月28日 19:00
一、初学小楷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工具准备
笔,墨,纸,砚
二、小楷的技术要素
小楷有自己的技法系统,不是将大字写小就是小楷。
1.笔法特点
起笔,行笔,收笔技术
点、横、竖、撇、捺、挑、钩、折技法演示
2.结构特点
宽绰有余
3.章法特点
有行无列,参差错落
三、小楷的艺术风格
小楷的格调要古雅空灵,只有技术没有艺术,不算好的小楷。
要么飘逸空灵,要么朴拙古雅
四、学员作业点评
第二节
2017年11月04日 19:00
《玉版十三行》是王献之小楷代表作,被誉为“小楷极则”,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盛名千年不衰。傅如明老师以小楷为最,平和简劲,取法晋唐,尤多大令玉版神韵,而又自出枢机。
一、简析王献之及其《玉版十三行》
1.王献之及其小楷
2.《玉版十三行》内容及书法艺术风格
二、《玉版十三行》点画特点
笔法解析与示范:起笔,行笔,收笔
《玉版十三行》笔法特点及写法:
点(单点、呼应点、撇点)
横(长横、短横)
竖(悬针竖、垂露竖)
撇(短撇、长撇)
捺(正捺、反捺)
挑(重挑、轻挑)
钩(竖钩、戈钩)
折(方折、圆折)
三、《玉版十三行》结体特点
1.行书偏旁
2.字形宽扁
3.字形纵长
4.收放变化
5.错落变化
第三节
2017年11月11日 19:00
一、如何进行小楷作品的创作
1.技术精微,格调至上
笔精墨妙,宽绰而有余,散朗多姿。
2.形式与内容和谐统一
斗方,扇面,手卷等
3.结合《玉版十三行》笔意创作作品
4.创作示范
斗方,扇面
▶ 详情见海报上: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