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札,代表着漫长中国历史中
最后一批恪守传统规则物件
以后流行的是现代书信
是Email,是短信
不断颠覆着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方式
而约定俗成的手札
颇具节奏感的平阙
本身就是一幅版画的笺纸
便在当下学者、文人的生活中几近消失
今天,我们一起探秘宋代手札
以苏轼手札为例
梦回大宋千古情
苏 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书法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极具个性意趣的风格。东坡生性豁达豪放,情感细腻,能唱大江东去,也吟共婵娟,反映在艺术上,诗文风格多变,气势恢宏又文辞瑰丽;书法丰润秀逸趣味横生,左顾右盼神采飞扬,满纸都是浓浓书卷意,非极大才气不可为之。 |
这样不世出的牛人,简单用一句“崇拜”已不能表达我们的仰慕之情。虽然历经沧海桑田,很多故事与作品已然湮灭不得复见,仅从流传下来的东坡作品中,便有太多可以品味的内容。当然,我这里仍然要回到他的书法。
苏轼首先最完美地将书法提升到了生命情绪和人生理念的层次,使书法不仅在实用和欣赏中具有悦目的价值,而且具有了与人生感悟同弦共振的意义。
比如:
苏东坡《黄州寒食帖》
▼
寒食帖是苏轼遣兴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 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郁郁,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书法随之起伏跌宕,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 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为之折腰,叹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董其昌也有跋语赞云:“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
苏轼书法最宋意,他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又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极具个性意趣的风格。东坡生性豁达豪放,情感细腻,能唱大江东去,也吟共婵娟,反映在艺术上,诗文风格多变,气势恢宏又文辞瑰丽;书法丰润秀逸趣味横生,左顾右盼神采飞扬,满纸都是浓浓书卷意,非极大才气不可为之。
墨池学院特邀 张海超老师
解析苏轼独特的卧笔偏锋
以及字势特点
感受苏轼圆劲宽博意忘工拙的酣畅感觉
领略苏轼纵逸豪放的书法意趣
河南焦作武陟县人,
02年结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艺系,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
焦作市青联常委,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聘教授,
焦作市书协理事,
武陟县书协主席,
武陟县政协常委。
个人入展、获奖: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
全国首届书法临帖展
全国第七届新人新作展
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
全国首届沈延毅奖书法篆刻展
首届乾元杯书法篆刻展等
首届全国钟繇奖书法篆刻展获优秀奖(最高奖,全国10人)
被《中国书法》、
书法导报、
东方今报等多家权威报刊杂志,
做专题报道。
—— 【作品展示】 ——
▼
—— 【课程安排】 ——
▼
第一节 关于苏轼
2017年09月18日 19:00
苏轼的生平传略
苏轼的执笔和运笔方式
“尚意书风”意态与情趣
苏轼早、中、晚三个时期不同的风格特征
第二节 关于笔法
2017年09月23日 19:00
笔法解析与示范(笔画与单字临摹)
偃仰倾仄的字势特点
苏轼对“尚意书风”的领导作用和地位
苏轼对历代书法的发展造成的影响
第三节 临摹到创作
2017年09月29日 19:00
临摹要点讲解
字组与段落临摹示范
学员作品点评与分析
临摹示范
详情见海报上
▼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轩(微信:mochihubei)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