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的来龙去脉
章草,是书法的传统书体之一,是早期的草书,始于秦汉年间,由草写的隶书(今楷书,唐以前称隶)演变而成的标准草书。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与“今草”的区别主要是保留隶书笔法的形迹,上下字独立而基本不连写。
章草,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它属于草书由胚胎时期逐渐走向规范化过程中的一种体段。唐朝张怀瓘称之为“既隶书之捷”,是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章草是草书中带有隶书笔意的一种书体。
汉章帝(58-88年),名刘炟,东汉第三位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实行“与民休息”,并且“好儒术”,使得东汉经济、文化在此时得到很大的发展。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其草书非常有名,被称为“章草”。
章草草法严谨,极有法度。章草结字,笔画已尽可能进行省变、精练,一点一画都是有根据、有来源的。如果在书写时不合草法,随意连笔草写,就容易似是而非、妨碍认读,也不容易美观。学习章草应关注如下几点:
(一)互不相连,字距均匀
章草通篇,字与字之间几乎是独立的,并不相连。笔画之间也很少有牵丝映带,这种相对只要经营好单个字并把每个字的字形写好的布局章法模式,对于初学者而言会容易许多。事实上,章草的通篇气息必须是圆融的、浑然的、协调的。
(二)字型扁方,减笔连画
章草的形体是从隶书的横扁势态发展为竖长方形或圆形或方形,相比原先的结构类型丰富了很多。这是由于“草写”本身而带来的一种活泼性的改变。在字形的处理上,还是较多地保留了隶书中宫开阔的意态。
黄鑫作品
(三)顺势入笔,发挥磔笔
章草用笔大多是直接顺势而入,长横笔画还是显示出隶书的意味,收笔还明显地保留了隶书的磔法,尤其在捺画收笔处,更是尽可能地发挥了磔的写法,重顿后顺势右上平出,显得十分古朴。
(四)圆转弧弯,转锋简便
章草在行笔的转折处,为了提高书写速度,省去了提按顿折的麻烦,改作手腕圆转而形成的弧弯,在书写上大大简化了用笔的复杂性。这种书写方法与初期章草从隶书演变而来不无关系。
(五)笔合隶意,符号相代
章草在形体的简化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省简笔画,把邻近的笔画连接起来,变两笔为一笔,甚至把许多笔连接变成一笔。省略笔画后使一些笔画符号化,在约定俗成之中,出现了一些定型的替代符号,这些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的符号给书写者带来极大方便。为了简便,有些字甚至打破自左向右的书写规则,直接从右向左书写。而今草中有些字形的变化就是来源于章草。
除此之外
怎样写好章草?
一是正确的认识态度
二是掌握基本的写法
三是专业的名师指导
↓
墨池学院特邀 黄鑫老师
以章草代表作品《急就章》《平复帖》为例
学习章草主要特征
掌握自然、简洁的用笔方法
通过分析章草字形与章法
过渡到自主创作
【导师简介】
黄鑫,斋号怀远堂,1992年中秋生于江苏淮安,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受聘于泰州美术馆(书画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品入展: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 最高奖(中国书协)
全国第四届草书展 入展(中国书协)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入展(中国书协)
金山岭长城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入展(中国书协)
朝圣敦煌全国书法篆刻展 入展(中国书协)
全国百名大学生提名展 入展(中国书协)
全国首届和谐社区杯书法篆刻展 二等奖(天津书协)
山东省第二届小品展 获奖提名(山东书协)
第四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 入展(浙江书协)
江苏第四届林散之双年展 入展(江苏省文化厅)
全国第二届王羲之奖 入展(山东省文化厅)
山东省第五届书法篆刻展 入展(山东书协)
全国第三届希望圆梦杯书法篆刻展 入展(甘肃书协)
曾策划筹办“蓄素守中”四人书法展、“取经唯诚”九零后书法篆刻展
【作品展示】
▼
▼
▼
▼
▼
【课程安排】
第一节
2017年08月20日 19:00
简述章草书法史
章草的分类赏析
“磔”法解析,以《急就章》为例
《急就章》结构与笔势的运动方向
“凌空取势”起笔,藏锋露锋、中锋侧锋的运用
《平复帖》临习工具的选择
第二节
2017年08月25日 19:00
《平复帖》基本笔画解析
《平复帖》中的“回荡”动作
残纸与《平复帖》相通之处
《平复帖》临摹赏析
第三节
2017年09月01日 19:00
古朴与清秀章草相互转换的创作训练
章草创作中节奏的把控
章草创作的“矛盾”制造
创作示范
【详情见海报上】
☑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方式】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 课程链接 ◀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