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问
“在明代画坛,谁执牛耳?”
毫无疑问,舍董其昌其谁
他影响画坛300年
他不但是明末著名的书画家
也是倡导文人画最得力的书画家
书画史上,董其昌是个箭垛式人物,各种传闻逸事,林林总总,亦真亦假。以前曾读到董其昌怕同乡李存我的书法名气超过自己,就重金收购李的字然后焚毁。读陆时化《吴越所见书画录》,又看到一则相似记载,这次遭殃的是莫是龙,也是华亭人。陆时化喜欢莫是龙的字,但所见甚少,到华亭旧家去搜求,竟然也没找到。据说是董其昌“恶其胜己,出重价收而焚之,冀为第一人”。虽然陆时化觉得这不过是“齐东之语,香光居士何至焚琴煮鹤至是”,但接着又说:“然每观其论书,则以赵松雪暨明之文徵仲、祝希哲辈痛毁之,冀为第一人之说,亦似可信。”
关于董其昌书法的争议
一直以来,几乎所有的书法界权威灌输给我们一个基本常识,就是董其昌很高。究竟高到哪个程度呢?很多人总拿董其昌与赵孟頫相比较,结论是两相伯仲,很多时候董甚至远高于赵。
从董其昌的影响力来说,收藏大家、开派宗师、著书立说,他有足够的话语权,有足够的高度,让人生出足够的敬仰。就如孔子,论语两千年,有几人敢稍起质疑之心?你有圣人看得高么?没有,就不要胡说八道!
有一种理论适合很多领域:“头羊效应”。一群羊里面,当有一只领头羊选择某个方向时,就决定了这群羊的走向。其它羊不敢去争辩或挑战,也害怕自己有不一样的选择,因为质疑甚至偏离头羊,就意味着和主流的决裂,意味着更多的风险,所以结果就是默默地屈从并否定自我。这就叫认知胁迫。
艺术领域更是如此。艺术创作和审美没有绝对的模式标准,好和坏的界限在哪里,其实是很模糊的,所以当学术领头人说董其昌有多高时,人们往往更多喏喏应承,使劲想着董的好,不好?是自己理解没到位。不仅不能说破,还得鼓掌叫好,别人不理解的高妙之处,自己能理解了,那是境界、是水平啊。
可我们毕竟不是古人,有点不合时宜,有些不愿盲从和追根究底。
我们不禁要问:
董其昌到底有多好,好在哪里?
仅从直观的作品运笔、结体和章法上来理解,是没有太多说服力的。
这也是每每问董其昌作品好在哪里,应者喏喏不能置答、疑者存疑不得其解的原因。
墨池学院特邀 樊利杰老师
一起“看透、读透、写透”董其昌
【樊利杰 何许人也?】
樊利杰 现为《书法报》编辑,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青年书协副主席,江西省书协书法高研班导师,湖北书法院研究员,广东书法院特聘书法家,千唐志斋博物馆特约研究员。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师从徐利明先生。
作品获得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提名,“冼夫人”全国书法大展优秀奖,湖北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展优秀奖,第一、二届湖北省青年展优秀奖等,河南省青年展三等奖等。入展第九、十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作品展,“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大展,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乾元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首届小品展,第七届全国楹联展,首届全国册页作品展,第二届全国草书作品展,首届全国行书作品展,第二届全国扇面作品展,第五届全国新人新作展,纪念傅山诞辰400周年书法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书法大展,“高恒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展览,“走进青海”全国书法展,“小榄杯”县镇书法大赛,天津书法节书法百强等。
应邀参加第20届中日自作诗书展、“书写时代”全国名家书法作品展、河南十大书法家作品展、中韩名家作品邀请展、南京艺术学院九硕士展览、《画坛》全国2008学术提名展、“掇英杯”全国著名书法家邀请展、广东书法院全国名家书法艺术双年展等。先后发表文章约50万字。
【樊利杰作品展示】
☘
☘
☘
☘
☘
☘
☘
【课程安排】
第一节 审美风格
2017年08月24日 19:00
董其昌代表作品赏析
感受董其昌的书法的“清、秀、生”
一直被比较,其实难上下——董其昌与赵孟頫
以画入书,书画互参
和而不同,董其昌与杨凝式
第二节 书写技法
2017年08月30日 19:00
笔法解析与示范
基本点画的书写技法
二王书风在董其昌作品中的体现
笔墨与水,墨色变化对书法作品的意义
第三节 创作方法
2017年09月05日 19:00
董其昌书法的章法规律及运用
董其昌书法的气息、气韵的把握
空间营造与淡墨的运用
如何在创作中提升作品格调
萧散疏秀、平淡天真”在展厅时代如何体现
创作示范
【详情见海报上】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点击
▷ 课程链接 ◁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