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170814140027

当今,写《石门颂》者不多,写得好者更是凤毛麟角,大多是在追求“松”的时候,出现了散乱欹斜,那就更谈不上洒脱大度了。

临习《石门颂》的时候,实临务必要追求形似,意临则是建立在扎实的实临基础上的情感表达,因此,“认真”就显得尤为重要。不少人在实临阶段能够认真,一旦开始意临,便濡毫泼墨随意挥洒,把实临时学到的东西丢得一干二净。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石门颂》意临的几个思路

11

意临的第一步,是前后相同字或者特点的转换应用: 

IMG_2231

《石门颂》当中重复的字很多,他们的形态大抵不会完全一样,甚至有巨大差别,我们在写到这个字的时候,要想着帖中这个字其他的表达方式,并靠着这种记忆,表达出来,其实就是相同字不同样式的换位。这是加深印象,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12
同样是包围结构的字,外轮廓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我们在写“开”字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把“闵”字的外框放进去?又可不可以用其它的字框形式?不但笔势要有这样的处理思想,结构也是一样:

IMG_2233

我们在写左边走之旁的时候,脑子里会不会想到右边的赵字的形态,会不会想到把走之旁处理为“IMG_2234”变为左右结构,又会不会想到把右边的赵字,变为左部的半包围结构。这是灵活变换,学而有创的第二步。 

13
在临习《石门颂》的过程中,会发现《石门颂》很多字都有鲜明的特点:

比如这个“废”字,是一个静态十足的字,它的静态是由外框的形态所奠定的;

“厉”字是一个动态十足的字,它的动态是由于左撇以及“万”字下部空间形态所造成的。在临习这两个字的时候,不但要分析它们各自为什么是动(静)态,更要思考,怎么把这种姿态夸张或者弱化,甚至朝着相反的方向去表达。比如这个“厉”字,我们就可以这样处理,把它变为静态:

IMG_2236

这种变化方法从何而来呢?,我们看下面这个“域”字:

IMG_2237

字要从动态变为静态,其实很简单,把笔画拉平、拉直,把字外空间变小就可以了,从这个“域”字当中得到的启示,然后再运用到“厉”字当中去,这就是创作。请大家思考,如何利用这个启示,去把上面的“废”字,变为动态呢?这是进入创作大门的重要思想方法。

14
《石门颂》固然包罗万象,但始终不是完美的,提按变化终究不如庙堂汉碑明显;整体章法的质朴大胆,终究不如《大开通》;结构纵使变化无端,也远远赶不上整体汉代碑刻的丰富多姿。故而我们一定要对汉碑有全面的了解,才能更深层次的学习到《石门颂》的精髓,就如物理学家没有不是精通数学的,哲学家无一不深入研究过历史,触类才能旁通,才能深入。把其他碑帖当中得到的启示,按照上述方法带入到《石门颂》的学习当中,你的意临作品一定会更加丰富。再结合上面三种方法,就叫做遍学百家,熔于一炉。
17
《石门颂》原石章法为竖向对齐,横向参差变化,我们在通常情况下看到的字帖,都是割裱本,也就是重新加工过的章法,这种章法并不完全符合艺术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尝试着大胆的试验每种章法形式。比如说,分别用《石门颂》原碑、《张迁碑》、《礼器碑》、《大开通》这些碑的章法特点分别去表达《石门颂》,或者是更加大胆的变化,可以用册页,可以用中堂,可以用八尺整张甚至是丈二的宣纸进行临写。总之,一定要去试。这就叫做以古为基,大胆创新。微信图片_20170814144217

微信图片_20170814144641

李妙染作品

微信图片_20170728170058

微信图片_20170728165701

微信图片_20170728165716

微信图片_20170728165718

微信图片_20170728165711

微信图片_20170728165706

微信图片_20170728165646

微信图片_20170814150113李妙染艺术简历


微信图片_20170814150414

李强,又名李妙染,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武汉大学博士生,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书法篆刻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当代青少年书画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青少年书法报》社副社长,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自由职业书法工作部副秘书长。


 学习《石门颂》

李妙染老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

timg

2017072708481759143

仅需1元扫码报名

名师授课,实时交流

李妙染

第一节1元试听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或者

 课程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