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不是褚遂良写的《雁塔圣教序》吗?
不,这是清代褚楷高手的临作!

唐代张怀瓘评级褚遂良楷书:“瑶台青琐,窅映春林,婵娟美女,不胜罗绮。”褚遂良《雁塔圣教序》,无疑是褚楷的巅峰之作,历代无数书家将其视作学楷范本。上面这件精彩的临作,出自清代康乾年间的著名书法家王澍

2
王澍

王澍(1668-1739),字若林、篛林、若霖,号虚舟,又号二泉寓客,虚舟子、随园子、竹云、恭寿老人、良常山人等,金坛人,后移居无锡。王澍是一位活跃在清代康乾之际的书法大家,他系出名门,一生仕途坦荡。王澍在书法实践上取法高古、涉猎广泛,于篆书、楷书、行草书都颇有成就;又在书学思想上著述颇丰,有《虚舟题跋》、《竹云题跋》等著作,具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为后世学者之先导。

3

《清史稿》评价王澍楷书“于唐贤欧、褚两家,致力尤深”,王澍的楷书在当时王澍对褚遂良的书法尤其是楷书十分推崇,他在《虚舟题跋》中这样评价褚遂良:

褚河南书陶铸有唐一代。稍险劲则为薛曜,稍痛快则为颜真卿,稍坚卓则为柳公权,稍纤媚则为钟绍京,稍腴润则为吕向,稍纵逸则为魏栖梧,步移不失尺寸则为薛稷。

认为褚遂良之后的几位唐代楷书大家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褚字的影响,在其基础上生发而形成了自己的风貌。这样的论断未免有夸张之嫌,但的确反映出了褚遂良在唐代书法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王澍对褚书的一种偏爱

4

王澍尤其推崇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雁塔本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而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律以右军之法,虽不免稍过。要之,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矣。

王澍在这段书论中给予《雁塔圣教序》很高的评价,认为其用笔“瘦劲”,格调高妙,虽有飘然纸上之感,实则入木三分。

5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选页

王澍认为“学褚须知其沉劲”,而世人往往只知褚书飘忽若尘,灵动飞扬,王澍也在《竹云题跋》中对这样的风气有所批评

评者谓此书如“瑶台青琐,窅映春林,婵娟美女,不胜罗绮”,此仅得禇书之貌耳。河南连诤立武昭仪,引义极谏,叩头流血,置笏于地,曰“还陛下笏”,此其骨干与铁石何异?宜其笔法瘦劲如铁线绾成,所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评者但以轻弱相拟,非知禇公者也。

认为张怀瓘在《书断》中所言褚书绰约之态仅仅是褚书的外在形貌,而没有认识到褚书的核心精神即是瘦劲。并且以褚遂良极力进谏之事为例,以其铮铮铁骨形容其用笔。

6

正是因为王澍对褚书有这种认识,他才会与一般书家临摹褚书有所不同,不仅仅追求褚书的唯美姿态,而是在保持原有风貌的同时更加注重线条力度的表现。

7

王澍在临摹过程中强调了笔法的细微结构的精准,同时又将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的字势处理得相对平稳,将“无我”与“有我”相结合,达到了很高的临摹水平。

8

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评价褚遂良楷书:

看似疏瘦,实则腴润;看似古淡,实则风华。盘郁顿挫,运笔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纸,而字外之力,笔间之意,不可穷其端倪。

王澍在临摹过程中注重追求瘦劲而丰腴淡雅而华美的气息。

9

可以说王澍的临作藏巧于拙,达到了他所说的“工妙之至,至于如不能工,方入神解”的精神境界,极具中正和谐之美。

10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