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唐天宝十一年(752)立。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到西安碑林,据考为颜真卿44岁时的作品。是颜书碑刻中较小之字,为颜真卿早期楷书代表作品。
字体略显稚嫩,结构偏紧而中心偏上、用笔较侧斜单薄,没有后期那种绵里藏铁、看似平直、粗肥而实劲挺的风味,明显透出有学习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的痕迹。如果要想学到颜真卿晚年独特的颜体风格,此碑并不适宜;但此碑也有它习气不重、笔力强健、结构严谨的优点,单从学习笔力与结构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好碑。
颜真卿《多宝塔碑》临习要点
一、《多宝塔碑》的笔法:
《多宝塔碑》的笔法瘦劲、多骨少肉而不丰腴,这是与颜真卿晚年碑帖最主要的差异,但横细竖粗的写法此碑已经有了。
1、横:短横有左尖横、右尖横,也有中间略细如长横的处理方法,短横一般到末尾下垂都不分。
而长横多是末端细而强烈顿挫向下写如点状,那种中间略细而左右略粗的长横较少(如“千”)。
2、竖:悬针竖没有后期颜字那种肥厚如绵里针的感觉,只觉骨力劲挺,这和陏、初唐写法近似。
垂露竖约有直竖(“下”、“门”的左竖)和往左(“师”)或向右(“阶”)的弧度变化。
3、撇:短撇较粗壮而直,要力送至尖。长直撇直而自始至终都较细,要缓缓控制直到提出至尖。弯撇是在直线的基础上略加弧度。
4、捺:通篇中只有少数几个有缺口的出现,配合同样写法的勾来看,说明颜真卿早期未有意识强调逆收再勾(撇)出的写法。大部分捺行至后面直接捺出。另捺写到后上扬的较多,也证明颜真卿早年并不追求深沉雄厚,而表现为活泼有余。
5、勾:和捺一样,亦有有缺口的勾,但不多见。竖勾无右边的外涨感,即竖两边都为直线。很多还向左微凹以追求劲挺。勾向左上勾出,显示出青壮年的颜真卿尚不够沉着或不追求老气。
竖弯勾:中部或下部向左略弯出再勾,有弧度感。
竖弯勾上勾时略偏上左,也有不出勾的如“流”。
横折勾:用的是隶书的笔法,下部有圆弧状,与初唐欧阳询写法同,这在以后的颜真卿碑帖中基本不见。
卧勾:也没有缺口了。戈勾也是如此。
6、点:竖点写法是从隶书而来。
顾盼点后一个点再出锋向回钩出,在后期颜字中亦少见。
挑点多用在三点水上,一般从中间或偏上挑出。
二、《多宝塔碑》的结构:
1、横势偏紧不开张,有稚嫩之感。
2、上部上部较紧而下松,即重心偏上,不下沉,不够沉稳。
3 、横上斜度较大,少有晚年那种横平的老气。
4、 没有晚期碑帖横向结体的外涨感,也是《多宝塔碑》结构不如晚期颜真卿几个碑帖大气、雄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多宝塔碑》的视频演示与解析:
讲解老师 刘大鹏▽
刘大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吉林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高级培训教师,国家文化部中国书法家协会社会水平考级中心考官。
入展获奖: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北京)
全国第四届新人作品展(北京)
全国首届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福州)
第四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中国书法竞赛中青年组三等奖
第三届全国首届书法教师书法篆刻大赛获教师全能一等奖
2014年首届全国教师现场书画创评一等奖
2015年第二届届全国教师现场书画创评一等奖
2016年第三届届全国教师现场书画创评一等奖
2017年第四届届全国教师现场书画创评特等奖
作品欣赏▽
♢
♢
♢
♢
视频演示+讲解
7月26日 19:00
秀 媚 多 姿
《多宝塔碑》 的临习
视频课程
即将上线
第一节课 一元试听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