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 笔
执笔旨在求便
东汉执笔
【东汉】 《仓颉》﹙部分﹚画像石 山东临沂博物馆
图中仓颉以左手执笔,大指斜翹贴笔杆,四指握笔,为握管式的执笔法。笔杆前粗后細尾尖。
【晚唐】 《说法图》﹙部分﹚ 敦煌壁画 大英博物馆藏
图中菩萨及弟子部分用握管式法执笔,或可看作汉代流行的握管法之遗风。
晋朝的执笔
晋 朝
【西晋】 《对书俑》 雕塑 永宁二年(302年)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塑像的执笔方法为握管式执笔法,可以看作为汉代主流性执笔法的延续。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局部)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
此图中执笔,大指与食指执笔明显,但中指拈不拈笔杆便难以确定。如从同一作者所作《斫琴图》中的执笔方法来推断,中指应不拈笔杆,可判为二指单钩式执笔法。
【东晋】 顾恺之 《斫琴图》(晏元济临本)局部之二
顾恺之《斫琴图》的执笔,清楚显示为二指单钩的执笔方法。其所执之笔有竹笔的可能。但毛笔与竹笔的执笔方法,相同的可能性很大。
南北朝的执笔
南北朝
【北齐】杨子华 《校书图》(局部之二)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图中执笔者大拇指与食指执笔应无疑,中指是否参与难以确定,二指与三指执笔皆有可能。
唐代的执笔
唐 代
【唐】 《送子天王图》 (局部)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馆藏
【唐】 韩滉 《文苑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日本】 《弘法大师所传执笔法》 1996年采录于日本《墨》杂志
五代的执笔
五 代
五代后蜀 邱文播 《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执笔
宋 代
【宋】佚名灵芝大师像(部分) 日本泉涌寺藏
宋 佚名 十八学士图(部分)
【宋】 陆信忠 十王图之一 (局部)
元代的执笔
元 代
【元】 佚名﹙旧称陆忠信﹚ 《地藏十王图》之一局部 日本永源寺藏
明代执笔
【明】 项圣谟 《自画像》(部分) 新罕布夏州翁万戈藏
清代的执笔
清 代
【清】 无款 《乾隆帝写字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 丁观鹏 《中秋图》(部分)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日】 回腕执笔法
民国的执笔
民 国
郑孝胥执笔
罗振玉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