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本年轻人学习书道

导读:在日本,书道古称“入木道”、“笔道”,江户时代才称之“书道”。日本书道正式开始于奈良时代,并在平安时代得到繁盛的发展,一直延续至今。与茶道、花道等一样,书道也是日本人喜爱的一种修身方式。对于日本书法的发展情况,国内出版的相关资料并不多见,除了二玄社,人们很少将书法与日本联系起来。今天,小编带您一起了解日本书道。

飞鸟时代:圣德太子

圣德太子亲抄的《法华义疏》被认为是日本最早的书法作品。

2圣德太子《法华义疏》

奈良时代:光明皇后

圣武天皇的皇后,平生笃信佛教,被誉为“以爱心母仪天下的国母”。光明皇后很喜欢书法,她曾经临摹了王羲之的《乐毅论》。

3《乐毅论》正仓院藏

平安时代

日本平安时代书道的黄金时期。日本假名在平安中后期兴趣起来,这是书法发展的直接产物,同时也促进了日本书法民族化的发展。初期出现的是嵯峨天皇、空海、橘逸势三位杰出的书法家,他们奉晋唐书风为典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空海《风信帖》

三筆(三笔)

三笔指的是: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势。这是日本书法的“唐风”时期,三人都追随晋、唐风格。最出色的要数空海和尚。他承继二王风骨,且采用颜真卿笔法,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被奉为“入木道”的开山祖。胡伯崇《赠释空海歌》,将空海比作东汉时的“草圣”张芝:说四句,演毗尼,凡夫听者尽归依。天假吾师多伎术,就中草圣最狂逸。代表作有《风信帖》、《灌顶记》、《聋瞽指归》。嵯峨天皇是桓武天皇的次子。他所开创的“弘仁时代”,是唐风流布的时代,差不多一切都都遵循了唐例。代表作是《光定戒牒》。这个作品将欧阳询楷书和空海行草书错杂使用,显得潇洒、恢宏。橘逸势左大臣橘诸兄的曾孙。曾和空海、最澄入唐留学。回国后当过地方官,但因卷入政治斗争,被流放往伊豆,途中病死。橘逸势的真迹作品没能保存到现在,《伊都内亲王愿文》被指为是对他作品的仿写,但也能从中看到他俊逸的笔风。

 

5仿橘逸势《伊都内亲王原文》

平安中期,日本废除了遣唐使,随着假名的出现,书法也开始“和化”。以行成、道风、佐理为代表的“三迹”时代,是日本和风时代的开始,这时的书法由唐风转变为和风。

三蹟(三迹)

小野道风、藤原佐理、藤原行成被奉为三迹。

1、野迹小野道风。书风秀丽飘逸,是日本和样书法的创始人。代表作为《屏风土代》、《秋楸帖》、《玉泉帖》。

2、佐迹藤原佐理。其草书最有名,简纯,流畅,自由,代表作有《诗怀纸》。

3、权迹藤原行成。他是书道“尊寺派”的始祖。继承了小野道风的风格,是日本书法集大成者。代表作有《白楽天詩巻》、《本能寺切》、《後嵯峨院本白氏詩巻》。

6小野道风《玉泉帖》局部

7藤原行成行书《白氏诗卷》

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书法大体上分和样、唐样两大类。

在和样书法上,镰仓初期仍流行藤原忠通的书风——法性寺派。以“后鸟羽天皇”《熊野怀纸》为代表。伏见天皇(1265—1317)的书法也继承了道风和行成的衣钵,被誉为历代天皇中首屈一指的能书家。伏见天皇之子尊圆亲王,向世尊寺行伊学书,创立也青莲院流。同时,这一时期兴起了受宋代书风影响的唐样书法。

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流派繁杂,但整体品质低下。其中以一休宗纯(1394~1481)的书法最为耀眼。

8一休和尚所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桃山时代

桃山时代,丰臣秀吉一统天下,文化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书道界出现了本阿弥光悦、近卫信伊等名家。本阿弥光悦代表作为《摺下绘和歌卷》。

江户时代

宽永三笔:本阿弥光悦、近卫信伊在江户初期依旧影响很大,松花堂昭乘同时还是画家和茶道家。

黄壁三笔:黄壁僧人隐元、木庵、即非 因明朝灭亡而来日,他们和朱舜水一起开创了“唐祥新书风”。

幕末三笔:市河米庭、卷菱湖、贯名海屋,他们研习中国书法而自成一家,门下弟子众多。

寂严、慈云、良宽三僧人,他们的书法清旷脱俗、用笔不拘,很受人喜欢。

杨守敬“日本书道现代化之父”

1880年至1884年,学者杨守敬任驻日钦使随员。在日本的四年。他将中国的六朝书风传入日本,日本书界刮起一股“崇杨风”,成为日本书家注重个性发展的有力因素。

9杨守敬

流派

一、世尊寺流
书道先驱藤原行成创立的“世尊寺派”在众多的流派之中享有最高权威。世尊寺派书法风格优雅、气质贤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日本书法的正宗。藤原行成为“和样书道”的确立尽过最大努力,是“上代样”的完成者。

10藤原行成《本能寺切》局部

二、青莲院流
由伏见天皇的皇子尊圆亲王创立。尊圆亲王曾经是世尊寺流的门生,他集人之长创立了青莲院流。青莲院流派在很长时间内是和式书法的主要流派。

三、尊朝流
是尊朝法亲王从“尊圆流”分化出来的书道流派。这个流派的极盛被认为是贵族书法“御家流”产生的近因。

四、法性寺流
法性寺院流,以藤原忠通为开祖。法性寺流在小野道风,藤原行成的和样优雅书风基础上,加上了雄浑的风格,代表着镰仓时代的书法风格。作为“关白”的忠通,被称为“法性寺关白”,故该流派称为“法性寺流”。

五、持明院流
世尊寺流17代世尊寺行季在享禄2年(1529年)去世,世尊寺氏和世尊寺流灭亡。这是让人十分可惜和遗憾的事情,持明院基春于是在继承世尊寺流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书道,是为持明院流。

六、光悦流
本阿弥光悦(1558-1637),来自刀剑鉴定名家本阿弥家的分家。是“宽永三笔”之一,是光悦流的始祖。他所发明的光悦乐烧、光悦莳绘也自成一家。

王羲之书法在日本
日本天台宗始祖最澄和尚从中国返回日本时,带回了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日本人很喜爱“二王”的作品,他们亲切地称王羲之为大王,称其第七子王献之叫小王。王羲之流传在世的最精良的作品《丧乱帖》如今就被日本皇室御藏。不久前到绍兴参加“纪念秋瑾就义100周年中日书法联展”的日本书法家幕田魁心先生就说:“对日本的书法界来说,离开王羲之,就谈不了书法艺。”

僧人的书法
在日本的书道史上,僧人的书法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中国宋、元名僧手迹是日本书界和收藏界的珍品,而从空海、最澄开始,大灯国师、一休和尚、曹洞宗道元、临济宗妙超、梦窗疏石、荣西、道元、黄壁三笔、寂严、慈云、良宽等差不多是日本书法的半壁江山。

11最澄和尚

永字八法

12

永字八法由中国后汉时书法家蔡邕提出。后经僧人空海传入日本。


唐朝时僧人将笔带入日本,为了适应写假名,日本人改造了唐笔,把笔尖加长。日本正仓院内收藏的17支雀头笔,是日本最古的毛笔。现在最有名的日本丰桥市产的毛笔,其产量占日本毛笔的四分之一。

13丰桥的制笔工艺


至今,日本正仓院仍保存着唐墨、新罗墨。现存的日本最古的墨书,是在三重县嬉野町貝蔵库遗迹出土的2世纪末的土器上写的“田”字。到了平安时代,日本自制的红州藤代、近江武佐墨最受欢迎。


将造纸术传入日本的是高丽。6世纪时,为了大批量地印制纸张,努力研究制纸工艺,还种了造纸材料——楮树。8世纪时发现了新的造纸材料——日本特产雁皮。经过不断的改进,最后造出是有名的“和纸”。嵯峨天皇《光定戒牒》和光明皇后《乐毅论》一样,使用的是当时最珍贵的纵帘纸。到了江户时代,最有名的是越前和纸,此外还有土佐、出云、伯劈都是知名的产纸之地。


平安末期中国砚输入日本。日本国内生产的,以爱知凤来石、山梨雨田石、长州赤间石、京都鸣泷石、江州高岛石、仙台玄昌石、甲州雨烟石较有名气。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