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要有开阔的眼界,常年浸淫于一家一帖,虽然可以精深,但却容易营养不良。中书汇为了让广大学友开阔眼界,特作此“开眼界”系列,集古今著名书家之常见与不常见之碑帖,供大家欣赏。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高宗时封河南郡公,故称“褚河南”。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贞观十二年受太宗遗命成为李治的辅政大臣,后一路被贬至潭州(长沙)、桂州(桂林)、爱州(今在越南境内),远离京师四千多公里的褚遂良,在贫病交困与悲叹绝望中死去,享年63岁。
褚遂良在太宗一朝是非常幸运的,其父早年受太宗赏识,由隋入唐,与欧阳询、虞世南一道成为唐太宗的文职秘书,弘文馆设立后,褚遂良负责检校馆务。近臣虞世南离世之前二年(贞观十年),魏徵不失时机地举荐了褚遂良,当日即被命为“侍书”,后一路升迁,最终被太宗托孤。 高宗虽然知道自己的位置是褚遂良这群近臣的功劳,但对于他们的管束甚为不满,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中“老臣”所共同面临的境地,如果放弃原则,则可以得到安宁,而褚遂良这样较真且不妥协的人,是得不到安宁的。很快就被贬,但随后又被召还,慢慢走向了政治巅峰。 褚遂良在这样的自我肯定中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事情很简单,李治要废除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理由是皇后没有生儿子。而褚遂良从礼制的角度坚决反对,而且还是反应最激烈的一个,当庭以死相诤,令帘后的武则天大吼“还不诛杀此獠!”。从这之后,他被一贬再贬,连给高宗写的信都未得到回复,最终客死越南。 作为唐代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褚遂良在楷书上,是有卓越成就的。我们大多数人对于褚体书法的了解,可能仅限于《大字陰符經》、《雁塔圣教序》这些市面上常见的碑帖,但一个成名的书家,绝不是一碑一帖所能代表的,今天中书汇就为大家汇集了褚遂良传世的几乎所有经典法帖,以供大家学习与欣赏。 |
善才寺碑(唐开元十三年十月立。碑署褚遂良书,据清王澍、翁方纲考定为魏栖梧书)
司马公侍妾随清娱墓志(传伪)
伊阙佛龛之碑(公元641年立,通高约5.00米、宽1.90米。计1600余字,字约四公分)
孟法师碑(碑石不存,公元642年刻,拓本册共二十面,每面四行,满行九字,凡769字,字约三公分)
房玄龄碑(两种,立于公元648-649年之间,仅存600余字,字约三公分)
雁塔圣教序(原拓本+原拓对比原石+日本荒金大琳考证书目,公元653年立,计1463字)
荒金大琳研究本是极为重要的资料,这里做了全书的扫描,供大家学习。
刻本与拓本对比本
同州圣教序(为雁塔圣教序重刻,故不录)
灵宝度人经(小楷,约一公分左右)
小字阴符经(小楷,约一公分左右)
千字文两种(一为约一公分小楷,一为约两公分小楷)
临王羲之乐毅论(小楷,刻本,字径不足一公分)
临王献之飞鸟帖(小楷,字径一公分左右)
倪宽赞(墨迹,字径约三公分)
大字陰符經(墨迹本,计461字,字径约四公分)
摹兰亭序三种(兰亭八柱本+黄绢本+拓本)
枯树赋刻本
家侄帖刻本
临王右军长风帖墨迹
山河帖刻本
潭府帖刻本
褚中令哀册墨迹(严道澈钩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