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1829年-1884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汉族,浙江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赵之谦的篆刻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近代的吴昌硕、齐白石等画家都从他处受惠良多。
在晚清艺术史上,赵之谦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上,他是“海上画派”的先驱人物,其以书、印入画所开创的“金石画风”,对近代写意花卉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书法上,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赵之谦的篆书流丽婉转、浑穆多姿,细观此《许氏说文叙册》,其中篆字多由弧笔组成,每字有舞动跳跃的韵律。如图“王、下、之”三字,此类篆字笔画多由直线组成,而作者在此却尽力将平直笔画稍加弯曲,如“王”的三横微微上拱,“下”的长竖呈曲线,这些都是原本可能呆板的字变得活泼生动。再来看几个全由曲线写成的字。如图“子”和“也”,“子”字象形程度很高,其中部圆圈代表人的头,竖画为身躯,两侧如括号般的弧线代表上举的胳膊,全字把孩子欢快的形象展现的淋漓极致。
小篆在多数书法爱好者心里一般留下的都是端严和稳重,当然,在清末前,小篆书结字、用笔相对单一,多数碑刻或墨迹线条均以中锋逆行为主,线条粗细一致,字形四平八稳,毫无夸张的俯仰变化。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小篆则有所不同,它运笔锋毫挺立,线条温婉圆熟,字势姿态万千,可一变你对传统小篆的的理解。
近年来,全国的各类展览比赛中不少作者通过师法其小篆书风获得优异成绩,可以说小篆即是书法的基础必修课又是投展利器,是短期内可以出成绩的书体。王玺老师精研清代小篆,尤其是赵之谦小篆,深谙短期突破赵之谦的法门之所在。
❈
王
玺
❈
王玺,书法学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师从中国美术学院吕金柱先生,先后受教于启蒙恩师曹贵生先生,南京艺术学院、杭州师范大学诸师,张羽翔先生,范振海先生等国内名师。
学术成果:
出版《中国书法考级规范教材(上、下册)》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年11月 发表《钱松篆刻另议》于《群文天地》杂志2013年7月
《我的创作过程》刊登于《中国书法》杂志2015年9月
授予表彰
被上海市书法家协会授予“2015年度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书法创作奖”
被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授予“2015年度优秀青年书法家”称号
被《中原书法》杂志评选为“《中原书法》杂志读者最喜爱的书法家”
获奖经历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 优秀奖(最高奖)
第四届“四堂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优秀奖(最高奖)
第二届“同和杯”全国书法展 一等奖
“王冠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 二等奖
“米芾杯”全国书法名家作品展 二等奖
“岭南白沙奖”全国书法展 提名奖
第二届“会师杯”全国书画展优秀奖
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 三等奖
“祭侄文稿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
首届“华佗杯”全国书法篆刻展
“太极杯”全国书画大赛
“优恩秀杯”全国书画大赛
2017年07月10日 19:00
墨池学院特邀 王玺老师
带你进入小篆高手的殿堂
详情如下
▼
第一节1元试听
【报名咨询】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青(微信:mochixiao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