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高考都是社会的关注重点。今年恰是恢复高考40周年,这几天来朋友圈里全是纪念的文章。今天我就写文章来拆拆“高、考”。
高 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与仓、舍同意。凡高之属皆从高。(《说文解字》)这解释告诉我们,“高”是崇高的意思,像台观高耸的样子,说句白话就是像高楼吧。这字下部有“冂(音jiōng郊野意)”和“口(音wéi围墙意)。”“倉”“舍”下面也有“口”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来看甲骨文,就是画了一栋楼在那儿,古人倒是很直白,怎么形容高,那就是房屋建筑呗。
金文的“高”屋顶更漂亮了,檐角上飞。
标准的小篆字型,“高”字上部中间加了两横,这楼开始安窗户了。
隶书时,中段渐渐与屋顶分离,中间部分写成“口”字。
参加高考,每个字写的那么标致的话,试卷的颜值也是极高的。
今天高考,例字我就不选书法家的了,选诗人的字来沾点仙气,这个“高”出自李白之手。
这个“高”的作者叫杜牧。
“高”字草写下部用一短横代替小口。
这种写法也很常见下部用两点代替小口。
考 “考”字的本义与我们所了解的出入比较大,“考”就是老的意思。这个字和“老”字同源,他们在甲骨文时期长得一样,后来逐渐分化,两字在古文中常常通用。
这个字,是一位披着长长须发的伛偻老人拄着拐杖。着拐杖后来变换为“止” 或“匕”的就成为了“老”字,变为“丂”的就成为了“考”字。
金文的“考”字,这个能明显的看出上部是“毛+人” 两个字的合写,后来写作“耂”用须发的变化来标志老年。下部的“丂” 表示读音。
隶书里下部写作“丁”。
楷书下部写作“丂”与“丁”的都有。
心里有底不怕考,“考”才写得潇洒,这个字来自北海太守李邕。
书谱中的考。
下部写成一个竖钩就是“考”,写成两点是“老”。
“考”字本义是老,这个字也当过世的父亲讲,如:先考、如丧考妣。现在更多的是当做测验、检查讲,研究也叫“考”,如:考古、考证。
凡是不当做老讲时,如高考、参考、考勤等等,“考”可以写作“攷”。 攷: 敂也。从攴丂聲。(《说文解字》)。比“敬”少个“艹”这个字“敂”读“kòu”就是“叩”字。“攷”就是敲的意思,这字借来当做“考”用了,是不是也受了贾岛“推敲”的影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