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2013年岁末,大生(那时候叫刘蟾)赠予一册《诗经密码》,是他的新著。随手翻开前言,一段文字便跳动在眼前:“极少有人意识到,《诗经》中的许多诗作,其实就是当时历史事件的韵文记录,它们在文字不成熟,书写载体不发达的时期,肩负着‘史书’的功能。”心道:这个大生,是很有野心的,要在‘极少有人意识到’的地方着手了。于是怀着对极少有人意识到的好奇,展卷阅读。没成想,竟然读得兴趣盎然,而且顿觉耳目一新。

大生在以诗复活历史。以史释诗,诗史互映,两相呼应,生出许多凡人未道之妙解。

3

三年后的今日,大生又有新作惠余,名曰《悬崖边的名士》。窗前灯下,就酒佐茶,欣然品味。

《诗经密码》写春秋战国,《悬崖边的名士》则跳到魏晋。两颗明珠,一线串之。

大生继续拓展前法,将诗、小说新语、正史、野编相互勾连印证,拾遗补缺,形象描绘,还原和复活历史的生动风貌。或者驱使历史人物从历史的深暗处向我们迎面走来,或者引领读者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的当时,与那些名人雅士们同呼吸共命运。

大生有一特殊功能,就是能与古人通心曲,因而能在典型历史环境中复现典型历史人物的具体生存状况,并传达他们特殊的内心感受。例如阮籍,在司马氏集团政治高压下不得不出来做官,又整日喝得醉醺醺不理政事,私下里还写下许多咏怀诗。其中有“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忧思什么了,缘何伤心?读完此书,便了然有解。

1

再譬如写相国司马昭掌控下的傀儡皇帝曹髦。钩沉史事,说河南各地在井中发现黄龙,地方官员纷纷上表奏为吉祥瑞兆,而曹髦则联想到自身的可怜处境,写了一首《潜龙》诗,托物言志,把自己的处境和无奈心情描绘得形象毕肖。这便是历史的细节,是活历史的再度演出。曹髦于忍无可忍中对近身侍臣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历史演变得如此明了,小皇帝已经无力左右了。

又譬如写嵇康和钟会,形肖神传。二人皆身为名士,但君子小人立见。小人的小心眼,断送了一位旷世奇才的性命。嵇康临刑,洒然弹《广陵散》,并向山涛托孤。大生妙解此曲,曲本刺韩,更名《广陵散》,隐藏深意。广陵,即扬州。寿春乃属其辖。而正是在寿春,先后爆发了王凌、毋丘俭、诸葛诞等人对司马氏专权的反抗。嵇康刑前弹奏此曲,用意不可谓不深。司马氏有刀,嵇康有琴。刀过时则朽,而广陵散万世不灭。大生巧驳鲁迅评嵇康一段,在情在理,切中要害。一颗为父之心,读来不觉泪下,人情世故,哪有泪水感人啊?

描绘、展示和赞颂嵇康们的知识分子坚贞的品格,是本书的重要题旨。什么是名士?名士是何出身?有何学识?有何性情?有何见识判断?行为准则如何?做人原则又如何?嵇康们给出了答案。蔑视强权,反抗世俗,独立自由,成了后世知识人神往而难以身体力行的标杆。

2

阅读此书,还给我两点启示:一是由竹林七贤的谈玄论道,由激烈争辩而相互砥砺,联想到古希腊时奴隶劳动,贵族在台下思考,在台上辩论,思想和艺术由交锋而出。二是在政治高压下如何进行艺术表达。心中块垒要吐!不吐不快,而且还要吐到地方,并且让对方闻到其中的味道,又挑不出毛病;有话要说而且说了,挖苦了,讽刺了,你还捏不住把柄——这才是政治高压下的艺术表达。这种表达形成了一种巧妙的艺术风格:看似“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归趣难求”,实则寄旨遥深,景中有景。简单的说,就是含蓄。而艺术偏偏贵含蓄,忌直白。宁可含蓄到晦涩,也不可直白暴露。后来的俄罗斯文学、前苏联文学、捷克文学······皆是这样。政治高压下的知识分子、作家、诗人,都有相似的经历,也都形成了大致相似的艺术表现思路。还别说,俄罗斯、前苏联、捷克的作家和诗人们,其风骨倒是和魏晋的名士们有些相像呢。反观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唯有掩卷叹风流!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即它不是一本纯文学的书,也不是一本纯史学的书,而是二者的结合,形成一个变体。很有点《史记》的味道。有人物、有故事、有感情、有理趣、有赞颂、有幽默。

总之,这是一本以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文学形象写出的活历史,真正值得一读。

(文:马玉琛)

微信图片_20170627152953

读书给你带来三样东西:
情怀、胸怀和气质

1_副本

美书如美人
盛夏炎炎,美人都打扮好出街了
美书们当然不甘寂寞
推荐一本美书,伴你度过苦夏~

微信图片_20170627153238_副本

点击购买微信图片_20170609161507

《悬崖边的名士》
它是迄今为止最好读的魏晋史
没有之一!
会把一个时代的风云带到你的眼前
历史 文学 政治
无论过去与当下 都分不开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