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摘自卞之琳《断章》
诗中这番旖旎情事的男主人公就是卞之琳,女主人公则是两年前去世的张充和。
或许是张充和身上“旧派”的学识和气度,使得她始终不能欣赏“新月派”诗人卞之琳。可惜的是她感到卞氏人是好人,但“不够深沉”,故对其总是冷淡、疏远。
两年前的6月18日,以诗词书法与昆曲驰名的张充和先生以102岁高龄在美国辞世。性情恬淡的张充和受古典文化影响至深,无论诗词、绘事、书法皆上溯高古风格,喜爱的昆曲亦是遵循经典,唱念做表,吹笛,抄谱,身段无一不从体例。
自张爱玲、冰心相继凋零,宋美龄随之辞世以后,人们最常冠于张充和头上的称谓是——“民国最后一位才女”。在她去世的两年里“最后的才女”“最后的闺秀”这样的标题,屡见各路媒体,共同表达着人们的哀思。
作为已故耶鲁东亚系名教授傅汉斯(HansH.Frankel)的夫人,同时张充和也是书法、昆曲、诗词大家。
张充和是民国时代重庆、昆明著名的“张家四姐妹”之一,集聪慧、秀美、才识于一身,是陈寅恪、金岳霖、胡适之、张大千、沈尹默、章士钊、卞之琳等等一代宗师的同时代好友兼诗友。
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家、教育家欧阳中石认为:“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家,而是一位学者。无论字、画、诗以及昆曲,都是上乘,很难得。她一贯保持原有的风范,格调极高。书法上的行书、章草非常精到,尤其章草极雅,在那个时代已是佼佼者。”
书法是张充和一生的爱好。她五岁开始学书,初以颜字打基础,后兼学诸家,于隶书、章草、今草、行书、楷书皆有所擅。少年时,便为人作榜书。二十多岁时所作小楷,气息清朗,格调高雅。流寓重庆时,在沈尹默先生的建议下,研习汉碑、古代墓志,书风转向高古。
因为大作家沈从文的夫人张兆和是她的亲姐姐,湘西凤凰沈从文墓地的墓志题铭,就是出自她的手笔:
▲ 沈从文妻妹张充和撰写的联语:
“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张充和在书法、昆曲、诗词方面的造诣,早在三十年代就曾在北大开班讲授,享誉一时。她的书法各体皆备,一笔娟秀端凝的小楷,结体沉熟,骨力深蕴,尤为世人所重,被誉为“当代小楷第一人”。
张充和耶鲁大学任教时,教的却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她常和一位叫咪咪的美国女士切磋中国艺术,后来那位女士成为了比尔盖茨的继母。
在文人画徒有其名的今天,张充和显得更加珍贵。在大浪淘沙、暮色褪去以后,能留下的,只有这样具有诗书气质的作品:
如果说,20世纪所谓的大历史、大史诗是“有”,张充和这么一个人,就是“无”;如果说大历史是一幅中国历史画卷上的真山真水的话,张充和就是真山真水之间的留白。
20世纪各种经世致用的学问,各种政治人物、名人、达人的言论、行止也好,阴谋诡计也好,是中国历史的有用的“用”,张充和这么一个人物就是无用之用的“无”。
她就是这么云淡风轻的一个人,借张充和自己的话说就是“但借清阴一霎凉”。张充和就是这个喧嚣、纸醉金迷、纷纷扰扰、追逐欲望和名利的世界里,那一霎清阴;如果放在大时代洪流里边,她就是一丝真歌弦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