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人提名展

【墨池&中国书法网 全国中青年书家30人提名展】

杨海河

个人照片

杨海河,字思远,号古船夫,室名青草堂,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南吴门书社社员,太原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山晋书院院长,“文庙大家学堂”书法艺术系列讲座学术主持,作品入选二十世纪书法大展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第十三届中日书法自作诗书法展,全国第三届扇面展,全国第三届草书展,当代文人书画作品展等全国大型书法展赛并多次获奖,书法作品被国内多家博物馆、碑林永久收藏。作品编入《中国当代中青年书法家词典》,被《中国书法》、《书法报》等专业书刊专题介绍。

【追慕晋韵 典则俊雅】

——

01

(书法之旅的醒者、行者记青年书法家杨海河 田树苌)

几十年对书法的研习创作,有点像运动项目的长跑,但长跑是有终极目标的,书法却没有,书法只有短期目标,书法的终极目标只能在每一位书法之旅的跋涉者心里,在他们的信念中。为了这个朦胧的、不可感知的、充满期望与诱惑的目标,每一位书法人倾毕生精力,为之拼搏,为之奋斗,虽九死而犹未悔。杨海河就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

海河加入到这个队伍,缘于少年时对书法的热爱,带着一份对书法的美丽憧憬,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对书法中规中矩的学习。海河性格中有一股韧劲,认准的事他会一条道走到底。以后的三十多年中,海河对书法的学习从未间断,从未懈怠过,与他同时期学习书法的伙伴,大几十个,现在与书法沾点边的都没有几个,遑论其他。但海河坚持下来了,而且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关键在于他有着坚定的信念,恒久的毅力与不断进取的精神。在我的记忆中,海河每隔一段时间,总要携带一些习作让我过目,提出些指导意见,或与我探讨一些书法学习性问题。作为老师,心底里是喜欢自己教过的学生有所进步,取得成果的。可以说海河是我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教过的,至今与我保持密切联系的,最好的学生之一。

IMG_3441

海河与当代许多睿智的中青年书法家一样,对书法有着开放的观念,有着灵活通脱的思维,他学习书法不拘于某体某家,也不囿于某碑某帖,他对书法采取大视野观照,举凡金文小篆,隶书章草,北碑唐楷,今草狂草,抑或小楷写经等,这些都在他的取法范围。以书家论,钟张二王,欧褚苏米,松雪香光,觉斯青主,以及何子贞、于右任,都是海河心摹手追的泰斗宗师,用他自己的话说叫“五体兼修”。他广临博取融汇既多,笔下自然蕴涵丰富,单单依傍一两种碑帖,一两个大家,就会有挑食偏食之弊,营养单调,难得滋润丰满。不久前海河又集中一批新作让我指教。这批作品除去甲骨外,囊括诸种书体,表现手法丰富多样,风采各异,我由衷的赞赏海河这种不断思考,不断变革,不断攀登的学习精神。

取得成功的书家,除了方法,更重要的在于观念,泛泛说就是“取法乎上”。什么是上,概言之,书法之上就是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经典的名碑名帖,和历代宗匠大师的传世名作。取法乎上就是取法秦汉,取法魏晋,取法大师。没有正确的认识,一切努力与付出,只能徒成俗格下品。君不见当今对所谓“丑书”的热议,固然可以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视之,其实昭示着对书法的不同认知。海河学习书法以魏晋为基点,上溯三代秦汉,下及北朝隋唐,对宋以后的重要典籍与书家也多有涉猎。海河初学书法是从隋唐入手的,以欧褚用功最多。以后有十大几年,着力于“二王”一脉的经典法帖的精研与临习,他细致入微的分析这些法帖的点画的起承转合,笔锋的绞转翻折,字形的欹正偃仰,笔势的动静擒纵,章法的聚散开合,气脉的断连抑扬,所有这些,海河都心领神会,着力追摹。他曾将“二王”手札类的经典之作,展大书写,以领略古代大师的精微精妙之处。展大书写可以更精准的学习古人的精神韵度,使自己的线的质感增加韵味内涵。海河认可孙过庭的主张,即“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他认为临摹古人的经典,就是要入微入细,先要学像,不能一上来就“意临”,“意临”一定要在精临之后再去做。海河也认可古人“笔冢墨池”之说,学书法就是要有大投入,要有大量的练习。他说,所谓“技进乎道”,如果没有精艺的技,如何能进乎道。书法如果没有高难度的,常人不可及的艺术技巧,那只能是平庸之作。

IMG_3450

古人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海河深知知识学养的厚度,决定着艺术的高度,他非常重视学习,读有关中国哲学、文学的书,读艺术类的文章篇什,读能启迪艺术创的美文佳篇。他也非常关注当代书法的发展,关注目前活跃在书坛的中青年书家的创作心路、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为了开阔视野,增广见闻,海河不放过外出游历的机会。近十多年,海河转益多师,曾向本省的优秀书家请教,曾北上京华,南下姑苏,报名书法导师工作室学习。每次学习都是对书法虔诚的参悟,都会得到书法境界的升华。海河尝言,一个书法家一定要永远保持旺盛的创造力。

海河说他在书法的征途中,是一个醒者,也是个行者。所谓醒者,是说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会彷徨,不会犹豫,不会为时风左右,目标如一,痴心不改。所为行者,是说他始终踏实的,坚定的行进在他既定的书法大道上,不怕艰难,不怕波折,为的是实现自己毕生的理想,为了那个心中神圣的书法图腾。

——丁酉春月于四宁轩‍

IMG_3455

02

(追慕晋韵 典则俊雅杨海河书法小议 徐传法)

倏尔之间,与杨海河兄相识已近十载,年龄相近的我们一道逼近了知天命之年。人值知天命之时,便不再有壮怀激烈的胸襟,指点江山的豪情,一切趋向安静与平和,为人如是,为艺亦然。缘于对海河兄的谙熟,其人其艺亦颇多了解,总觉得他是非同寻常的一位书家。

就从艺时间而言,海河兄结缘书法已数十年之久,然不改初心,在浮躁趋利的今天,如此坚守艺术的人并不多见。可见,海河兄与书艺之间决非“别来忽忆君”一类,早已超出了雅好的层面,实实在在地将书法融于了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自然而自觉的生命状态。

IMG_3454

就艺术水准而言,海河兄书法,可谓“处处通情,处处醒透,处处脱尘而生机盎然(石涛语)”,细细品之,不外古、雅、静,以此三字概之,或较为得当。夫子言: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又言: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故好古,为君子之美德。赵孟頫亦言:“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仔细,傅色浓艳,便自谓能手。殊不知古意既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此说虽言为人、作画,然自古书画一理。

海河兄作为一位颇有创作经验的书家,他深知“入古”的重要性。自习书之日起,即重视对“古”的追求。海河兄尝言:“只有敬古、拟古、学古、化古、厚积薄发,转益多师,方能渐入堂奥,臻于化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海河兄书作中,颇能体悟“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美学追求。观海河兄书法,线条刚健遒劲,结字收放自如。特别是其行草书,迈宋追晋,上溯二王,既有王字的古厚之气,又具王字的秀雅之姿,古趣率意,惹人喜爱。温柔敦厚,颇受好评。

IMG_6491_副本

雅,是海河兄书艺的另一特点,是谓雅人深致。生活中的海河兄本来就是一位雅人,用自身所学点化书学爱好者,启迪学书蒙童,承传书艺,润物无声。除了课徒之外,品茗、把玩、交游,无不效仿古人雅士之做派。平日里,见不得依附成性之人,做不得虚张声势之事,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本来庸俗生活过得清新雅致,意趣丛生。

而“雅”恰恰又是书法审美的极高标准,历代书家多以“古雅”为最高典范,慕而追之。张怀瓘曾言王(羲之)学钟(繇)“而古雅不逮”,可见,“雅”又是极难企及的一种境界。事实上,晋人那种超脱空灵的胸襟,那种风行雨散、润色开花般的书艺,那种冲淡潇散的神韵,表现在晋人书法上,就是一种超凡脱俗,一种风神韵趣,在字形的温润敦厚中弥漫着书卷气息,在温文尔雅中洒露神采,彰显才性。海河兄虽达不到晋人的坦荡潇散,但在人文传统消失殆尽的今天,仍属十足的风雅之人,所谓人雅书亦雅,其书法自然不会落了俗套。

mmexport1495165888870

观其书作,雅致的感受格外强烈,每一幅作品皆能风情姿态,巧妙多端,不温不火,不激不励,始终透漏出典雅大方的气息。尝言:静以修身。人有静气,则无俗态。“静”首先是一种心态,海河兄平日虽不多以小楷示人,但常常以小楷抄经,一则用来锤炼笔力,使笔法更趋熟练、精微;二则多能调和气息,收摄心神,使人虚静平和。

“静”又是一种涵养,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创作的作品才能真正感人,达到艺术的高致。当然,艺术上的“静”,得以“动”来衬托,体现为动静相参的意象。“一个隐逸者,脱巾披发,独步山林,偶尔听到一两声鸟鸣,更觉得山静气清”。王羲之的飞动,正是在静穆中求得的。所以,如朱良志所言:“书法,若一味的静,则呆滞,呆滞则无生气,无生气,即无韵味。故在书法中,宁静中追求飞动的韵律,演成含蓄的生命舞蹈,最为书家所重。”海河兄深明此理,观其书作,无论是哪种书体,皆颇具静气,这种静气是从骨子里流淌出来的,是人格的外化。然其书作又不是一味的“静”,总是在静穆中求飞动,在飞动中求凝静,或从常态中超然逸出,或在纵肆中畅然深转。总有一脉生命的清流,在其书作中变化不已,运转不息。纵观海河兄之书法艺术,是谓潇散晋人书风的忠实追随者,其“古、雅、静”的格调,已将二王风流显露无疑。然而,由海河兄对“古、雅、静”执着追求,又可知其书法的审美理想,并非完全是步二王后尘,更多的融入了自身的思考,意图通过直觉的观照,以生命的灵性,创作出更有意义的作品。

mmexport1495165892128

| —— 作品欣赏 —— |

微信图片_20170531110815

mmexport1495179963083

20090404_5b0e877ff56c4c8b7f1513r3rzitri1t

mmexport1495179970276

20090404_5b0e877ff56c4c8b7f1513r3rzitri1t

mmexport1495179976862

20090404_5b0e877ff56c4c8b7f1513r3rzitri1t

mmexport1495179987322

20090404_5b0e877ff56c4c8b7f1513r3rzitri1t

mmexport1495179997276

20090404_5b0e877ff56c4c8b7f1513r3rzitri1t

mmexport1495180000833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