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我们面对刘奎龄先生以毕生心血
创作的一幅幅作品时
我们同样可以深切感受到
大师不朽的创造精神

刘奎龄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开派巨匠
动物画一代宗师
被誉为“全能画家”,能工善写
擅长动物、植物、人物画及山水画
他描摹的动物种类之多
范围之广至今无人可追

2

刘奎龄之所以自成一家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固定的师承
学画的过程与方法不受任何传统方法的限制
采各家之长,用自己的方法理解感悟
因此他的国画技艺非常全面
他自幼学习郎世宁画法
并将西洋画的色彩、透视比例
融合于中国传统工笔国画之中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3

另一方面刘奎龄作品
所涉猎的题材也非常广泛
从走兽、花鸟、昆虫到山水、人物、佛像
刘奎龄可是“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4

刘奎龄4岁就开始仿描剪纸动物和花卉
7岁入私塾
接受了几年私塾教育后
刘奎龄进入青年会普通学堂学习
开始接受新式教育
10岁时,刘奎龄开始描绘昆虫和家禽
1904年,刘奎龄进入敬业中学
(天津南开中学前身)首届班学习
后辍学在家,从此开始自学绘画
并逐渐走上以卖画为生职业画家的道路

5

1907年,天津《醒俗画报》创刊
不久刘奎龄受聘为画报绘图
1911年刘奎龄在天津东马路
民立二十五小学代班任教
1912年被天津《新心画报》聘为画师
36岁以后
刘奎龄最终放弃了各种社会职业
成为了一位以笔耕墨耘为生的
自由职业画家

6

这使刘奎龄的对绘画艺术的追求
更加精诚专一
在探索中找到了最佳的艺术感觉
并逐渐走向了其艺术创作顶峰的辉煌阶段
1967年6月12日
时年83岁的刘奎龄在天津土城去世
永远地放下了他那曾经创造出
数以千计珍品的画笔

7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而刘奎龄却躲在津门近郊土城小院成“一统”
他没有出国留洋
也没有进过正规的美术院校
却在中西文化互渗的花鸟画
动物画的技法结合上做的是如此优秀
这或许是其获得成功的“秘笈”之一罢
当然这一切亦和刘奎龄于
传统私塾教育的基础上
较早的接受“新式教育”有相当大的关系

8

其笔下的花鸟畜兽
大多来自生活
源于他对大自然动物的细微观察
既不照搬自然
也不复制古人
在章法与造型等方面均表现出
卓越的创造性和出众的艺术才华

他真正做到了
将古今优秀的笔墨传统、现实生活中的
自然物象,西洋画的真实感和整体感
与其丰富活泼的艺术想象
极为圆满地融为一体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面貌

9

刘奎龄的艺术是通俗的
能让人们轻松愉快地感受
所以有广泛的读者
刘奎龄的画又是高雅的
他对传统的意境美有着独特的体验
他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将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挖掘得恰到好处
他的画既有工笔特色的精意结构
又有水墨小写意的笔墨韵趣
二者结合得水乳交融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