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池&中国书法网 全国中青年书家30人提名展】
之 罗炳生篇
罗炳生,广东普宁人。国家二级美术师(副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法硕士、肇庆学院书法专业特聘教授。先后毕业于广东艺术师范学校、西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现为广东书法院展览教研部主任、广东书法院专职书法家。获中国书法家协会颁发2014和2016中国书法进万家“ 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担任2012澳门视觉艺术年展、2015和2016广东省青少年书法比赛评委等。2016年获得《书法报·硬笔书法》软硬兼施“双优百家”称号。 |
毛笔书法作品入展、获奖:全国首届行书大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展,全国书法艺术大赛“冼夫人奖”书法展,抗战胜利60周年“高恒杯” 全国书法艺术大展,中国书协中国书坛青年百强榜提名奖,2004、2006《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大展,西泠印社首届扇面展书法展、首届手卷书法展,广东省书法最高奖 “南雅奖” 书法展(二届“铜奖”、四届“金奖”)、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展“银奖”,广东省星河展·第二回书法展,第一、二、三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优秀作品奖”, “中国砚都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广东依法治省书法大展二等奖,广东省双拥书法展银奖,广东省第一、二、三、四届中青年书法展(三届“三等奖”、四届“最高奖”)、全国“袁崇焕杯”书法展最高奖,首届中国书法院奖百强等。 |
温文儒雅 清奇高古
——罗炳生书法艺术摭评
李远东(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书法院院长)
历史上可为称道的书家,都以其独特的艺术方式,置于时代背景来表达自我,彰显自我。晋有“二王风流”,唐有“颠张醉素”,明清有八大山人、王铎等因其苦闷、清孤进而影响到创作,反成行草大家。如此这些,是否说明了成为书法名家此为必经之道?那些潜心研读古帖,笔耕不辍、对书法拳拳诚意的儒雅之人就此被世人遗忘?依我看来,非也?所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罗炳生就是这样一个温文儒雅之士。
他用特有的方式呈现自我对书法的理解和审美,不是石破天惊般的破土而出,不是敲锣打鼓般的大肆宣扬,而是如一缕幽幽清茶,自内向外散发淡淡的馨香,沁人心脾;如一坛陈年美酒,经过传统的发酵,技法的熔炼以及阅历的沉淀,在历史与时代的交汇点上娓娓道来,舒心醉人。以宋四家为调,师法米字,上溯晋唐,下追明清,供职广东书法院,这些足以可为罗炳生在书法艺术上的支撑点和落脚点。
翻阅炳生的书法作品,首先是耳目一新,接着是惊喜不断。在宗法传统的过程中,炳生工于对点画的雕琢,精致凝练而不失大刀阔斧、恣肆张扬之气概,独具魏晋研美而不媚俗,在根植于传统上寻求突破与新变,并初成面貌,自信而不乖张。点线是书法最基本的表达语言。基于对传统元素的回归,以及对书写者的技法要求,我以为炳生的书法语言可谓经得起推敲,出人意料,妙不可言:他用笔墨在白面素纸上行走,寂静无声的墨痕、线条、章法构成一种具备情感力量的生命律动,与作者、与旁观者形成沟通并交流。与此同时,作品中还透露出一种鲜活的生命的气息,一种生机盎然的精神面貌。这是对自我世界的诠释,是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由于对传统的固守和坚持,作品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很多传统的元素。宗法宋四家,使得线条凝练踏实,典雅疏秀,圆润劲健,提按分明,使转灵活;由于得到“晋尚韵,宋尚意”的影响,作品中有取法二王之影响,作品清奇高古,灵动飘逸,格调清新,古风弥漫,同时技法熟练纯正,用笔细腻精炼,起承转合到位,线条形质丰富,墨色变化多端,作品疏朗开张,灵动苍茫。其中的小行草也让人惊喜不断。它用笔精准内敛,线条圆融清劲,字势敧侧多变,气息淡雅,轻巧灵活。我特地提出这一点,是因为这与真性情,与文人雅兴息息相关。
接触炳生的同道都深有同感,与之交往,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显得温文尔雅。炳生出身科班,有着传统的文化积淀,作品中始终弥漫着一种真挚的文人情怀和带有典型传统文人色彩,具有浓郁的书卷气,诗心妙手,呈现一种儒雅风流、飘逸烂漫。作品中,即有古人的精神,亦有时代的气息,个人性情和才情也有所彰显。一个只是在传统里死守,在临摹中打转,无法走出来的书法家,只是一个抄书匠,没有思考,没有自我,是无法完成从学习者到创造者的蜕变。炳生的聪明就在于,他于原本冷峻的点线中融进文人的儒雅和温润,使得线条柔情似水,又刚柔并济;在章法的构建上体现自我的审美情趣,节奏起伏,显得闲雅恬静,顾盼生姿。因而,观他的作品,灵性之笔随处可觅,浓郁的文人气息扑鼻而来。
我们相信,罗炳生只要固守传统,继续深入古法,兼收并蓄,坚持自我,在不久的将来,羽翼必定愈发丰盈,展翅高飞!
——壬辰初夏于珠水南隅灯下
李双阳 (中国书协青少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培训中心教授、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院专业书法家)
看了炳生最近的新作,感觉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笔墨元素。以前帖学为宗,以米芾为基础,不断上追二王本源。近来的作品增加了颜真卿行草书的笔墨意趣,感觉他的书写越来越饱满宽博,个中透出一股幽然的纯雅之气,将晋唐之间的王字与颜字融会贯通,融于一炉,相信他选择了一条宽阔广大的笔墨道路。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炳生在广东书法院这个专业创作研究的平台上,支撑他笔墨书写还包含个人诸多的综合素养,坚信他在自我营造的笔墨大道上会越走越远,能够写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笔墨春天!
| —— 作品欣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