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言恭达为展览题字)

未来力量——江苏青年名家书法邀请展

展览时间:2017年6月6日—12日

开幕时间:2017年6月6日下午15:00

展览地点:南京市建邺区梦都大街50号省现代美术馆1号2号3号厅

参展艺术家:冯错

2

冯错号逸秦堂。初钟情于宋人手札,游心苏、米。后上溯晋唐,用功于孙过庭《书谱》,褚遂良、二王手札以及《大观楼》诸帖。现为中国书协会员,江苏省青年书协理事,南吴门书社副秘书长,逸庐传播创始人之一,墨池CEO。

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首届全陕青年书法篆刻展

书画印写意宋庄名家提名展

山东省当代青年书法作品展

第六届观音山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

山东省第二届书法篆刻小品展获奖提名

书法报30年全国书法展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

首届“陶渊明奖”全国书法展

天地之中全国书法展三等奖

首届“羲之杯”全国书法 

——初心不忘,错又何妨——

文/杨晓辉

   冯晓龙,常署冯错,斋号逸秦堂。我们既是发小,又是初染翰墨启蒙书法时的师兄弟,一直以来彼此交往不仅有家乡言语的亲切,更有儿时一起发蒙书法的情投意合。晓龙高中毕业,先求学西安,后辗转于北京,一直攻读中文专业。其间博览群书,广涉经典,潜心文学。毕业后从事文化传媒工作,初步展露自己对传媒事业的认知与才能。同时其兼顾文学创作,并刊行个人诗集,观其文风,已于年少意气间颇得波澜老成之感。

   而前年在北京的一次深聊,得知他从未放弃儿时的书法梦想,近年来又追随著名书家李双阳先生学书,得其指教渐入书法正脉。这是让我最为高兴的消息,因为我似乎又看到我们儿时一起学习书法的情景。就在那个夜晚,他也畅想了问道金陵的决心。而今,晓龙已随李双阳先生身居金陵,于秦淮河畔开创逸庐书院,成为一位全职的书法工作者,而书法之于他也已由爱好变为事业。值得一提的是,近来在相互熟知的朋友间皆称其“冯错”,一时间弄得我这早已习惯叫晓龙的师兄,真不知“错”在哪里!尚未问及此事,即在一次饭局中听晓龙妈妈说,他是怕出错,就叫“冯错”以示警戒,我想这大概应是“错”之由来的最好注脚。

   如果非要说晓龙对书法之路也是以“错”来警戒自己的话,依我看来大概其“错”有二。晓龙天资聪颖且少时立志学书,然大学却攻读文学专业,虽说二者互补且颇有兴趣,但其书志犹存,其间自我摸索、笔耕不辍,俨然是独自于文学院中修书法,此一错;大学毕业,晓龙仍怀书道之志,却从事文化传媒事业,虽也卓有成就,然于书法则成为闲暇之后的主业,想必亦并非其理想,此二错。有此“二错”对一位从小心怀书法梦想的人来说,无疑错写了太多,错爱了太多,也错过了太多……,或许正是太多的“错”,才会使一个人愈发清晰自己内心的所需和精神的归宿。我想,一个不忘初心的人,总会环顾自己走过的路,告诉自己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而在这一点上,晓龙却是从未有错,我以为这一切皆因其初心不忘。

   晓龙学书,初钟情于宋人法帖,后追溯晋唐之风,尤以孙过庭《书谱》、褚遂良、二王诸帖为宗,潜心良久,临池不辍,已初现自由之境。这让我想起俄国作家果戈理的话:“艺术家的一切自由和轻快的东西,都是用极大的压迫而得到的,也就是伟大的努力的结果。” 今观晓龙书作,潇洒爽朗之致,似有无意于佳任意放笔之感,即所谓 “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其理亦与此相通。清人方薰论画时也说:“始入手须专宗一家,得之心而应之手。然后旁通曲引,以知其变;泛滥诸家,以资我用。”于此,晓龙也更有所悟,他能较早的于繁杂的经典体系之中,明确个人审美之所向,取法之所宗,入手即钟情二王一脉法书、《书谱》诸帖,心志专一,日日临池,终年不断。近年来又纵横于历代经典翰墨碑帖之间,广博约取,旁通曲引,由此方才见其今日之腕底传情、笔下生风。

   当然,书道千秋绝非易事,昔时“老姥遇题扇,初怨而后请;门生获书几,父削而子懊”,书法之于世人虽高下有别,然书之大道却千古犹存。尝言“右军之书,末年多妙”,盖因其“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对于每位学书问道之人,都将会踏上这“风规自远”的求索之路。晓龙,亦然。然而如今,晓龙易名“冯错”,我认为那是他对自我人生与书法道路的审视,是初心不忘的自我告诫。相信其“错”因梦而存,而梦终会因初心不忘而必得回响。

   夫心之所达,不易尽于名言;阙而末逮,请俟将来。今聊赠一句,与兄共勉:初心不忘,错又何妨!


 

微信截图_20170603120103

3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