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5620

王 堂 兵

1975年1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行草书委员,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雅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毛笔书法获全国“王安石奖”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生态大连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作品奖,全国第四届西部书法篆刻展优秀作品奖,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九届、十届、十一届书法篆刻展,中国书法精品工程千人千作展、五百名家展,三届青年展、二届草书展、三届行草展、首届手卷展,以及“农行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优秀奖、“瘗鹤铭奖”全国书法篆刻展、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华妈祖文化全国书法篆刻展、中国书坛兰亭雅集42人展等权威大展。北京水墨公益基金会提名“四川省十大青年书法家”。出版有《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王堂兵》。

因为书法

文丨王堂兵

从1991 年入雅安师范学习,因教师“基本功”要求学习“三笔字”始习字——仅仅只是为了掌握一项工作技能而已;三年后,在一所离县城最远的乡村小学开始了为期10年的教书生涯,那段时期,挥洒笔墨似乎是我最能消遣时光的方式,完全没有一丁点儿成为书法家的“远大理想”。在此后三年间,就换了四五家法帖,结果当然一无所获。然而,就是那么傻傻坚持的理由也是那么简单,甚至有些可笑:老了之后有个打发日子的爱好。

IMG_5767

这样迷糊的学习,也不知道将来会是怎样的结果,就想着放弃。1997 年夏,到石棉拜访同学,巧遇神交多年的书友熊德锦——他正要外出打工。在他等车的间隙,我们有过简单的交谈,我谈到了学习的苦闷与迷茫,当然说起了放弃的念头。听了我的话,他说:“我一个为了生活奔波的人都在坚持,你好歹有工作,生活无忧,为啥要放弃?”他的话让我汗颜,也让我最终放弃了不再练书法的想法,而是依旧迷迷糊糊地坚持着。

IMG_5712

在迷茫的学习中,转折的出现很是意外:当时学校修建,大家在乡上借住,我意外发现了一份书法报纸,上有北京李强先生书法工作室函授招生启事。试着报了名,收到李强老师寄来的教材(记得是一本王羲之行书学习字帖),当时正在临习张瑞图行书,并不喜“二王”一路,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足以改变我的书法之路的一句话:“不管学什么帖,非二三年功夫不可”。于是,已经开始厌倦张瑞图想着换个什么帖来写的时候,坚持了下来。虽然现在我的书法面貌已经远离了“张瑞图”,绕了一大圈后又重回到“二王”一路,但当时这种坚持,是从完全业余的打发时间涂写,向着真正书法的学习迈出的关键一步。

IMG_5769

还记得,在此后的学习中,常常在周末别人睡懒觉时就一大早起来,坐七八个小时车往返于荥经、成都,参加四川省书协组织的看稿会,只为能在有限的作品点评时间里,得到老师们的精心指点——虽然可能只有那么短短几句话,却能为当下书法学习纠正迷途,指点迷津。

还记得,当考调进县城,换了工作,但工资少一截,加上孩子出生,老婆没了工作,似乎所有的经济压力都在那两年接踵而来。在那些熬着的日子里,家人依然支持着我,让我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时光,也让书法学习有了希望之光。

IMG_5718

更记得,在学习书法过程中,在不断出现新问题的之时,能得到何应辉、张景岳、戴跃、郭强、徐德松、刘新德、何开鑫、洪厚甜、林峤、钟显金、吕楠、贾志义等老师们的悉心指点,让我一点点进步着,一步步提高着,终于有了一些成绩。

因为书法,这个当初带着有些可笑的理由而坚持下来的“爱好”,最终为我带来了荣耀,带来了认可,带来了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还让我多次走出四川,结识天南海北诸多师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

IMG_5640

因为书法,让我幸运降临,得到了领导的厚爱,破例从县上一个部门调到了市级部门,从而让我这位农家子弟,从大山走出,走到了与爱好相关的工作岗位——这更让我对书法心存感恩,倍加珍惜。

如今,当书法已然是一种生活习惯之时,我也悄然“不惑”——除了对在我人生前行路上给予帮助的老师、领导、亲友表达感激之情,更当继续提高自身水平,提升自我修养,以不负与书法之缘。

是的,继续好好读书,好好写字,不为别的,只为书法。

微信图片_20170524112719

IMG_5711

IMG_5622

IMG_5631

IMG_5632

IMG_5636

IMG_5716

IMG_5768

IMG_5637

微信图片_20170522141110

5月29日 19:00

墨池学院 王堂兵老师

和你一起

从宋人手札谈行书临创转化

详情如下

王堂兵海报

☞ 第一节1元试听

扫码直接进入墨池公众号获取报名链接

如有疑问可咨询您的课程专员:小欧或麦嘉(微信:mochimai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