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在世界文化艺术领域亦独树一帜。汉代以前,从文字的起源到书体的演进发展,书法艺术也从有所自觉、逐步建立规范,走到后来的异彩纷呈。

东汉时期,崔瑗的《草书势》成为现存最早的一篇纯粹讨论书法艺术的文章,书论篇章的出现标志着书法成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门类。到了唐代,文化昌明鼎盛,书法理论也取得长足的发展,出现了欧阳询、张旭、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大书法家。

著名书法家、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丛文俊教授将开讲“汉唐书论中的文化与哲学思维方式”,从审美、理论等维度专业解读中国书法的文化内涵与独特魅力。

111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丛文俊教授

【人物简介】

丛文俊,吉林市人,考古学家,书法家。1994年创建了吉林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古代书法文献与书法史研究专业。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先后获国家图书奖、中国书法兰亭奖、长白山文艺奖等,当选2009年“中国书坛十大年度人物”,被评为“中国当下最具收藏价值的十位书家”。先后出版有《商周金文》《春秋战国金文》《先秦书法史》《中国书法简史》(光盘版)、《书法史鉴》《丛文俊书法研究文集》《揭示古典的真实——丛文俊书学、学术研究论集》《丛文俊书法作品精选》《篆隶书基础教程》《丛文俊还岁书法集》等著作。

11111

丛文俊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