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4891

王羲之《远宦帖》

南唐李后主

评价大令的字之于羲之字

“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李后主真乃具眼人。

羲之字之“蕴藉”,

全在晚年之作的那些细微之处。

发几个“远宦帖”摹本和刻本对比图,

红圈是我个人理解的羲之味道,

是羲之真功夫所在。

IMG_4892

IMG_4893

IMG_4894

IMG_4895

IMG_4896

IMG_4897

写书法的人自己动笔写写就知道了,

一笔下去根本写不出来那么细微的变化,

就知人家这是多年功夫。

功夫一词,

不足以为那些幻想

“朝执笔而暮合辙”者道。

另可对比一下

羲之字和孙过庭《书谱》中同一字,

也可看出羲之功夫所在。

孙过庭已经在努力靠近羲之了,

但无奈自身功力所限,

笔不遂人愿啊……

书家往往都是眼高手低。

IMG_4898

而功夫实际为真性情之表达。

书法写的是心,练的也是心,

功夫越深心会越细微,

和打坐参禅是相通的。

“蕴藉”一词,辞书上解释为

含蓄有余,含而不露。

中国传统诗,文,书,画,乐,园林,昆曲,茶道……

种种之妙处皆在含蓄,

含蓄则变化无穷,令人回味。

韵味贵在无胜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