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是我国一种独有的文学艺术形式。对联历史悠久,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字数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对联的起源:
时间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1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2

对联的发展高峰: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对联的影响: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楹联展征稿已经开始了
了解完楹联的起源发展
一起来看看明清书家的楹联吧

明清书家楹联大观

3客渚含兰思 寒灯照雨声
明 董其昌

4竹送清溪月 松摇古谷风
明 董其昌

5一帘花影三更月 万壑松声半夜风
明 祝世禄

6整顿乾坤将相 归休林壑渔樵
明 张瑞图

7超鸿濛而远迹 侣山水以忘年
明 赵宧光

加搜罗金石卑欧赵 管领风骚辟杜韩
明 吴伟业

9茅斋依橘柚 钓艇在烟波
清 朱彝尊

10松阴一径白云湿 花影半帘红日迟
清 黄慎

11砥行碧山石 结交青松枝
清 李鱓

12绕屋岚光三径客 满帘风雨一床书
清 刘墉

13修和群品生咸若 管领春风日亦长
清 王文治

14诗追白傅元和体 书仿黄庭内景经
清 翁方纲

15枫子留为式 桐孙待作琴
清 桂馥

16汲古得修绠 荡胸生层云
清 伊秉绶

17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
清 伊秉绶

18汲水灌花私雨露 临池叠石幻溪山
清 张问陶

19文坛赠答追长庆 花榭壶觞继永和
清 花杰

20壁看崔北指头画 坐有秦西面角山
清 姚元之

21并抛杯酌方为懒 少事篇章恐碍闲
清 汤贻汾

22赤壁泛舟七月既望 兰亭修禊暮春之初
清 林则徐

23竹石得幽秉 壶觞多雅游
清 程庭鹭

24意而来有故人念 霜压瘦梅花欲开
清 何绍基

25明大道不在高远 及盛年以讨古今
清 莫友芝

26吟谈赠答追长庆 花榭壶觞继永和
清 胡震

27墨翻衫袖吾方醉 腹有诗书气自华
清 翁同龢

28纵使有花兼有月 共君论饮莫论诗
清 王闿运

29克俭式勤保世以滋大 秉彝是训进德于无疆
清 蒲华

30大开窗户纳宇宙 闲拂尘埃勘鼎锺
清 李文田

31壮思风飞逸情云上 朗姿玉畅惠德兰馨
清 吴大澂

32高人野士皆入画 名香古爵忽披书
清 袁思韠

33清如瘦竹闲如鹤 座是春风室是蘭
清 金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