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书坛新人展”
篆书评述
从包括这次“第八届新人展”在内的历届综合性展览中,很容易看出与行草书相比,隶书、楷书,尤其是篆书在当代的式微。这固然有时代趋便就易、崇尚自由、恣情任性的客观因素,但与当代人们缺乏对篆书的正确认识、深入理解和时代浮躁也有关系。 |
首先,通过正确的识篆、用篆,掌握古汉字的构成原理,形体结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书体演进与“篆引”的性质和美学意义,这为各种书体文字的正确运用提供了保障。 |
二则,篆书作为各种书体的源头,形成了书法的审美要则,正如丰坊《书诀》所云:“古人作篆、分、真、行、草书,用笔无二,必以正锋为主。”又云,“古大家之书,必通篆籀,然后结构淳古,使转劲逸”。米芾也说:“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他认为篆书最具书法的自然之美。中国书法崇尚宽展圆厚,正大气象,在篆书中已为我们立下标杆。 |
|
四则,篆书领域广阔,宽博端庄肃穆的秦汉篆书也只是整个篆书领域的豹之一斑,仅翻阅《殷周金文集成》,数以万计的吉金铭文,可谓一字一世界,一铭一气象,审美范畴中所有美的形式都能于其中找到相应的载体:或雄健、或古朴、或恣肆、或遹奇,或隽逸、或典雅、或恬淡、或率真、或稚拙、或萧散……凡此种种,都证明着篆书是中国书法美的渊薮,都可以为书者淋漓尽致地抒情达意,只是抒发情感的方式有别于行草书而已。 |
五则,书法以“沉着为本”,即使行草书“沉着痛快”中,也是痛快其外沉着其中。留得住笔沉得住墨的最佳方法,就是从极具沉郁朴厚之美的篆书入手,以此也可以矫正时代轻狂浮躁之弊。纵观历史上的“复古”,大多是学习古人精神,以去除当时的浮华风气,从而创造出更优美、更朴实、更具正大气象的艺术或时代精神。由是观之,篆书发展当为时代所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