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富了,沿海一带尤其富,因而国美在八大美院特别有钱。奇怪的是在某些方面,比如关乎教师痛痒的事,却很吝啬,让大家困惑。

而今官民都怀疑教授们的人品,把他们当贼防着,使得美院研究生毕业论文评价,实行的是盲审制度。事先将本院教授认可的论文送到外地外校匿名审阅,既能防范博导为自己的学生护短,还能防止本院关系不佳的博导相互给对方的博士生穿小鞋,也有助于减少论文的重大缺陷和硬伤。

每当中国美院的博士论文外送盲审,西安美院的博导们就开始找理由推脱,红光满面者说病了,窝在家里的说出差了,总之就是不看。为什么?原因心照不宣,审读费太低。并非国美研究生处认为西安的教授都是没见过钱的叫花子,而是沿袭老规矩,对各地美院一视同贱:一篇论文的审读费四百元。四百元是什么概念呢?可做一道小学算术题加以说明。担任博士生导师的人物,大都在四十五岁以上。到六十五岁退休,为期大约二十年。如果他们啥事不做,一年可以勉强审读一百篇博士论文,写出不太离谱的评审意见。二十年的评审费总计八十万元,在杭州可买一室一厅的小宅,在深圳可买一间厕所,还是毛坯。这样一算很清楚,四百元评审费无非是对知识分子的嘲弄或羞辱。顺便指出,每当传言给教师提工资,网上总是一片嘘声。有人推断,这帮喝倒彩的家伙,叫得最凶的是懂汉语的中国敌国的国民,他们用中国手机号挖空心思地迫使中国政府贱待知识分子,让中国失去未来。不清不白的官员们一看见网上有人非议,立马变成缩头乌龟。直到几年前,美院教授的工资比辍学抹灰、涂墙、贴花砖的装修工低得多。有人做过明查暗访,一些叫花子的年收入超过了教授的年薪。教授熬了几十年,怎么说也应当同叫花子齐平吧。除了元朝,没有一个朝代这样作贱人文学者。在元朝人文学者的笔下,当时声势显赫的统治者们的事迹大面积空缺,算是一报还一报。

西安美院在八大美院属于穷校,也比中国美院大方。西美每年博士生答辩,一篇论文评审费一千元,博导们还总是发牢骚说少。研究生处说,那就和人家比呗。一比不吭声了,只能骂一声。不是骂国美研究生处,而是骂国美这个带头羊。国美研究生处我不熟,但同许江熟,二十多年前曾一道在美国游历过三十多天。我想,与其给他打电话谈这种文人讳言却又在私下计较的俗事,还不如写一篇公诸于众的博文。总会有人转发给他,改一改这个不靠谱的规矩。

今年西安美院收到九篇国美博士论文,有的长达几十万字。我很忙,但还是看了两篇,也想了解国美学术现状与水平。同西美博士论文爱写死人死象相比,国美论文能关联现实。现将两篇论文的审读意见附录如下,尽管字数少,但做出这简短的判断,用了六天时间。而今理论界资深撰稿人花几天给一线和二线画家写篇千字文,润笔费通常是国美博士论文审读费的五十倍到一百倍以上,还有知识产权。国美死板沿袭旧策的先生们,你们似乎睡在文革的床上还没有苏醒啊。

222

333


444

彭 德(1946.5—) 湖北天门人。

擅长美术理论,美术评论家197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

曾长期从事基层美术工作,1984年调湖北美协。

1988年调湖北省文 联文艺理论研究室,

一级美术师。

现任西安美术学院史论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主编《美术思潮》、《 楚艺术研究》、《楚文艺论集》、《美术文献》等。

出版论文集《视觉革命》、专著《美术志》《中华五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