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网车帝麟报道)中午吃饭的时候,胡传海老师说:“吃饭前吃了瓜子和花生就饱了,不想吃饭。”我就突然想嗑瓜子,于是买了一包瓜子回到酒店房间边嗑瓜子边写文。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认识翟万益先生,第一次有印象的是2010年深圳与甘肃书法联展,我去了甘肃兰州,在研讨会上,我说甘肃书家不大喜欢宣传,你看深圳的书家都将作品集空运过来,人手一份发给大家,但是甘肃的书家一本作品集都没有发给我们。时任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专职副主席的翟万益先生说:“我是怕你们带不回去啊。”展览结束,回到深圳没几天,就收到顺丰快递寄来的一大包书籍,打开一看,《霜桥履迹》、《天籁横吹》、《北国放歌》等近十本书籍,全是翟万益先生的著作。
去年年底,我在浙江台州举办回乡展,希望能邀请翟万益先生来为我捧场,毕竟翟万益先生是书法篆刻领域的前辈,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若能到场,档次就更加高了。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打电话给翟先生,没想到翟先生一口答应了。可是,我的展览因为某种原因,推迟了一周,翟先生就一下子安排不过来了。没有想到,翟先生竟然寄来一对甲骨文书联给我,说参加不了我的展览,表示歉意。这让我情何以堪啊。
翟先生面相长得比同龄人着急些,有次书法评审期间,一位二十来岁的工作人员叫他爷爷。翟先生很悲伤地说:“我有那么老吗?”时翟先生五十出头,讲话常作冷幽默,比如:“夏天跟我坐一起比较好,能降温。”
再说一下今晚一起吃饭时,翟先生的冷幽默。某人说几年前去过敦煌,印象深刻。
——翟先生说:“你去过敦煌,还是有遗憾。”
—— “为何?”
—— “因为没有我陪。”
来到无锡,餐桌上太湖中的鱼自然少不了,大家连连称赞好吃,正好一对夫妻在侧,翟先生说:“鱼好不好,你们两人晚上验证下。”
从甘肃与翟先生一起来的一位朋友说翟先生的夫人是位大美女,
——翟夫人曾经对翟先生说:“你都成名家了,就不必再搞书法篆刻创作了,家务活你来干,该轮到我写字刻印了。”
——“书法篆刻累,还是我来干好了。”
翟先生此次展名叫“问道江南”,我很得意地作了一对联:“修身陇上,问道江南。”
——我对翟先生说:“这对联您回去可以创作甲骨文作品了。”
——翟先生说:“创作不了,‘陇’字没有甲骨文。‘道’字还可以‘行’中加一‘人’字。”
——“那能否自己创造,比如‘陇’字,‘阜’加‘龙’。”
——“不能。”
——“如果遇到没有甲骨文的字,就不创作了吗?”
——“不创作。”
——“目前能识别的甲骨文有多少字?”
——“一千二百多字。”
——“甲骨文的字数少,创作体裁可能会受局限,比如写一首诗可能就有难度,见您作品以对联为主,同一内容的作品是不是经常写?”
——“经常写,形式尺寸可能会不一样。”
漫步展览,见很多人都是很投入地先看作品一旁的释文,再看作品。就是说,直接看作品,根本念不出作品内容,就连我都有阅读障碍。我也多次收到他人发来翟先生的甲骨文作品求释文的,可见甲骨文的创作与研究已经是打入了“冷宫”,而翟先生还坚守着甲骨文的创作与研究,青灯黄卷,弥足珍贵。此次展览,就是一场甲骨文的饕餮大餐。这个“最早的汉字”,只不过由原来以刀镌刻在龟甲与兽骨上换成了以笔墨在宣纸上的创作,表现力就更丰富了。
展览开幕式上,翟先生念了自己写的现代诗,表示对无锡的热情与厚爱,最后右手高举呐喊,“无锡人步履辉煌,谱写的明天将更加美好。”豪情收尾。
已过耳顺之年的翟先生,从书法篆刻作品中可以看出,还是很有激情,很有干劲,很有感觉。一如他的冷幽默,随便而出,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
无锡电视台主持人介绍到场领导与嘉宾
无锡市副市长刘霞女士致辞
翟万益先生向无锡博物院捐赠甲骨文书法作品
无锡国画院院长孙璘先生抓怕
孙晓云女士致辞,她与翟万益先生同龄,皆是中国书协副主席。
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周丽宁致辞
主角登场,翟万益先生讲话
修身陇上
问道江南
两位中国书协副主席孙晓云与刘金凯在展厅
左起:缪小展,孙璘,袁卫平
展厅现场
无锡的美女书家与翟老合影
……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