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684

开幕时间:

2017年4月1日(星期六)下午2:30

展览日期:

2017年4月1日—2017年4月9日

展览地点:

扬州博物馆(扬州市文昌西路468号)

主办单位:

扬州市委宣传部

南京艺术学院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

扬州市文物局

承办单位:

扬州博物馆

协办单位:

扬州市博物馆协会

展览设计:

南京沃克梅迪艺术设计有限公司

IMG_2685

IMG_2686

IMG_2685

自 序

黄 惇

我生于太仓,长于南京,然祖籍却是扬州。

自幼家中长辈都说扬州话,所以至今朋友仍能在我说的南京话里,听出扬州的口音。有时我在外地出差,一旦听到乡音扬州话,顿觉无比的亲切,也立刻会想起“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的诗句。

我的祖父黄胜白与祖母杨竞安都是扬州人,祖母的养父、祖父的老师是吉亮工,号风先生。他是晚清民初扬州的大名士,迄今瘦西湖岸还留有他“徐园”、“龙章凤篆”等书迹。受风先生的教育,祖父祖母皆善诗书画,家中悬挂书画也都是风先生的作品,于是风先生在家中孩儿辈看来就是扬州的化身,关于他的传奇故事,一直成为我少年时代心目中的幻境。那是我扬州梦的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那是一种人生难忘的乡愁。

我一生是个教书匠,耽书爱画恋诗,毫无疑问都有祖父的启蒙在,也都有风先生的影子。出于一种继承前辈的愿望,我自号风斋,用“风来堂”为室名都缘于风先生。“风来堂”的出典,至今还能从《芜城怀旧录》中读到。我的学术生涯,主要是研究书法篆刻史论,所以,也关注扬州八怪的历史价值,其中对金农的早期各体书法还作过专题的研究,九十年代发表在《文物》杂志上。此外在香港我发表过《康乾时期的扬州书坛、扬州八怪与徽商》一文,前几年还在美国发表过论文《十八世纪扬州的书法风气》,我写道:一部中国书法史,明代不能离开苏州,清代不能离开扬州。这样的研究,一旦提起笔来,都不免在心中有梦扬州的乡愁在。

我今七十岁,也做了七十年的扬州梦。去年蒙扬州博物馆的热情邀请,使我有机会在家乡父老面前作一书法篆刻展汇报,并约定在今年的“烟花三月”。扬州自古人文荟萃,书法篆刻艺术积淀深厚,历史悠久。至于歌吹扬州之诗词更是无穷无尽,故新写之作品皆为咏扬州之诗词。当要确定展览以何为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我梦扬州。

敬请扬州父老乡亲赐教。是为序。 

IMG_2685

部分展览作品

书法作品

IMG_2687

金鸡唱晓,喜鹊登梅。

行书春联 133cm×34cm×2 2017 年

IMG_2688

梅花作伴

篆书横幅 33cm×60cm 2017

IMG_2689

蒙斋 《梅花》

行书斗方 64.5cm×43.5cm 2017

IMG_2690

邝露《洞庭酒楼》

篆书立轴 137cm×42cm 2017年

IMG_2691

郑板桥《扬州》

草书条幅 168cm×30cm 2017 年

IMG_2692

陈继儒《岩栖幽事》句摘

隶书扇面 32cm×62cm 2013 年

IMG_2693

篆书对联

篆书对联 180cm×30cm×2 2014 年

IMG_2694

徐大椿《游山乐》

小楷扇面 25cm×34cm 2014 年

IMG_2695

陈师道《送泽之过维扬》

草书立轴 201cm×53cm 2017 年

IMG_2696

秋崖《山眠》

行书条幅 94.5cm×28.5cm 2017 年

IMG_2697

徐凝《忆扬州》

隶书立轴 208cm×54cm 2017 年

IMG_2698

临里耶秦简

秦简立轴 179cm×38cm 2016

 fg4篆刻作品

IMG_2699

云雾无心

IMG_2700

李朱印信

IMG_2701

且饮墨渖一升

IMG_2702

镜己堂前一衲子

fg4

黄惇艺术简历 

IMG_2703

黄惇,号风斋、风来堂。1947 年3 月生于江苏太仓,祖籍扬州。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艺术学、美术学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所长,《艺术学研究》年刊主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又为西泠印社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沧浪书社社员、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南京大学、东南大学、西南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戏剧学院、河北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山东艺术学院等兼职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员、中国篆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黄惇注重艺术创作与理论研究并重,书法篆刻作品1983 年获《全国篆刻征稿评比》一等奖,1993 年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1999 年获韩国“’ 99 世界书艺全北双年展”大奖,2012 年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艺术奖”。主要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史论、中国篆刻艺术史论,著有《董其昌书法论注》《中国古代印论史》《中国书法史——元明卷》《从杭州到大都——赵孟頫书法评传》《篆刻教程》《清理与超越——书法课堂讲录》《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中国印论类编》等。主编《中国历代印风》系列丛书二十一卷、《中国书法全集·董其昌卷》《中国书法全集·赵孟頫卷》《中国书法全集·金农郑燮卷》《书法篆刻》《齐白石三百石印朱迹》等。曾多次担任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全国书学讨论会评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