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门径,凡成大器者,必先深入一门,再博览群家,鲜有学一家而成大名者。
不过,凡事总有例外,在宋明时期,有两位书家专事“模仿秀”,居然也成了名。
♦先看这位——
∨ ∨ ∨ ∨ ∨ ∨ ∨
如果没见过这些作品,你多半会认为是米芾真迹。但它们的主人,叫吴琚。
吴琚,南宋书家,字居父,号云壑,汴(今河南开封)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末年前后在世。
吴琚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墨迹,乃吴琚所书,今六大字额仍存。其书法明显特点是酷似米芾,有“米南宫外一步不窥”之说。
吴琚毕生都用力于米书,然而,米芾生性狂放怪诞,而吴琚性情较为温和。据《宋史翼》本传云:“陈傅良在太学,琚执弟子礼,惜名畏义,不此戚畹自骄。”可见他极有道德修养,所以尽管吴氏学米书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但由于他们性格上的差异,运笔结体,吴书更为俊逸俏丽。
董其昌评吴琚云:“书似米元章,而俊俏过之。”吴琚的运笔较米书内敛,落笔沉雄,稍运即止,结体八面呼应,看上去十分舒服,即所谓“俊俏”之意。
♦再看这位——
∨ ∨ ∨ ∨ ∨![14]()
只要对书法史稍稍有些了解,相信你会脱口而出:这是学苏的!没错,学苏的这个人,叫吴宽。
吴宽(1435年—1504年),字原博,号匏庵、玉亭主,明代名臣、诗人、散文家、书法家,世称匏庵先生。直隶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进士第一,状元,会试、廷试皆第一,授修撰。官至礼部尚书。
吴宽工书法,善写真、行、草书,尤工行书,因尊苏东坡其人而爱其艺,故其书法师承东坡笔意。吴宽学习苏书,心摹手追,神形兼善,更可贵的是其笔法能出新意。因此,王鏊说他“作书姿润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自得。”
这两位姓吴的古人,专学一家,也能名世。虽然品未入一流,但是千古众生,能入一流者能几人?只要努力了,用心了,不负此身便好,至于能否闻名,能否传世,均非一己之力所能及,也不必遗憾。
专学一家,不仅学其形,更要学其神,所以二吴学前人而出己意,吴琚比米芾还米芾,吴宽比苏东坡还苏东坡,但归根结底,他们无非借前人之形神,书自家之胸臆,写的还是自己。
|
![11_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