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0-17

· 主  办 ·

佛山市书法家协会

· 承  办 ·

广州晓日轩书画社

深圳一品红木家私城

· 时   间 ·

2017年4月1~20日

·  地   址 ·

深圳市光明新区光明大街150号伟创业大厦一至三楼640-19

何志斌简历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佛山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佛山印社副社长  
佛山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 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展览情况 ·
◇“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览”
◇“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
◇“全国首届现代篆刻艺术展”优秀奖
◇“全国第六届篆刻艺术展”
◇“全国首届手卷书法作品展”
◇“全国第二届隶书艺术展”提名奖
◇“全国第七届楹联书法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
◇“当代书坛名家千人千作书法精品展”
◇“中国书法名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活动”
◇ 广东省第二届“星河奖”
◇ 广东省书法最高奖“南雅奖”金奖
◇ 全国容庚奖书法大展特等奖
· 出  版 ·
《佛山书风探索系列——何志斌作品选》
《张槎书法家作品系列——何志斌书法选》
《何志斌书法篆刻集》
《何志斌篆刻集》
《翰墨自在 何志斌书法作品集》
《何志斌印选》
· 策  划 ·
全国中青年书法名家邀请展(2008年)
全国篆刻名家邀请展(2013年)
全国书法名家小品邀请展(2015)全国名家楹联书法作品展(2016)
2012年佛山电视台《佛山人物》栏目拍摄并播出何志斌专访——纳古出新写豪情
2014年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翰墨自在何志斌书法作品展 

640-20

翰墨自在/何志斌

老衲前身亦畫師,朝朝暮暮伴天池。丹青須此無瑕水,灑向人間都是詩!这是友人西坨赠我的诗,如果真有前世,那时的我应该也是喜欢写字的。我的创作以隶书为主,间亦写写行草,刻刻印章。隶书是让人头疼的书体,写出样子来容易,写出意思来就困难了。隶书上承篆书遗脉,下开楷书之源,是书法史乃至文字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使中国的象形文字彻底从象形化走向抽象化、符号化。我一直认为篆隶不单单是书体,而是书法的内在支撑。我们在欣赏书法作品时常常会说这个有金石味,那个有隶意,而很少说有行书味、草书味或者楷书味。篆隶在这个层面上已经是书法的精神与内涵的代名词了。书法艺术,讲究在简单的线条中求得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求外表的俏丽,而注重内在的生命感,从朴实中表现出韵味。对书家来说,要以静寂的心态进入创作,去除一切杂念,意守胸中之气。故而书法在传统文人层面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也是文人精神品格的最好体现。或者我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失去了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难得从大自然里获得启示,难得与自然对话。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强调通过自身奋斗获得成功,古人对自然的认同感在现代人那里已经淡化了,我们都在强调个人的张扬,要让我们通过个人的能力去索取,而对个人的渺小和谦卑强调不够。表现在书法上就是常常用单纯的技巧来代替心灵的流露。古人说“技进乎道”,道才是目的地,而道法自然。正如我们旅行关注的不是走得好不好,关注的是他走到哪里,看到的是什么,登高的目的是望远,是开阔胸怀。而古人还有卧游的雅兴。闲暇之时,摒除一切杂念,饮酒弹琴,铺展画卷,心灵之旅亦可与自然共鸣。我创作的时候想的是要呈现古穆、内敛、沉厚、松静、天然的气象,接近老子守拙、抱朴、顺其自然的主张。不想机械地重复规律性的“雁尾”“蚕头”。 努力避免把隶书创作成美术字。高古儒雅却又通透玲珑,似拙却巧,寓巧于拙,运笔自如,努力铺写一派天真意趣。我不知道做到了多少,请大家教我!

640-24


640-21


640-25


640-22


640-23

当代隶书中坚榜评述  / 郭名高何志斌的隶书赏之再三,且以内敛、憨拙、静穆、古朴、舒朗、恣肆几个词作简单概括。他的隶书外紧内松,少突兀的线条,蚕头雁尾俨然泯灭,字的外轮廓没有大的伸张,趋于方正、平和;结字合理夸张,部首、偏旁或夸大或缩小,受《好大王碑》《肥致碑》一类结体规律影响极大,多情趣;他以金文笔意写隶书,讲究逆入平出,线条拙朴、静穆;因粗细变化极少,又恐沉闷、压迫,章法多行列分明,字间空隙甚大,附以内敛元素,给人舒朗、清新之感;在何志斌作品里,除了古穆、朴厚,金石气也很突出。一字之内,必有斑驳、毛碴的线形、线性,恣肆、老道。当他人为作品的朴茂、开张殚精竭虑,寻求价值认同时,何志斌却悄悄退出竞技场,用心经营一道别样的风景。回头再看何志斌近期的隶书,较前两年,似乎更趋平淡,用笔也松动许多。其他人恨不得将纸裁窄了写满,以求张力乍现,何志斌则不然,他的字总是舒朗、不迫,似茶续三遍水,味道幽幽地在舌苔里盘旋。老子所谓守拙、抱朴、顺其自然,在他的隶书里有了充分的表达。于憨拙、朴厚的美学选择上,他寻求了静穆与苍茫的最佳契合点。

640-26


640-27


640-28


640-29


640-30

风雨浊酒的执着,让志斌尽得隶书与行草的神韵。他用笔似屈铁枯藤,得天真趣味,信笔游走,却不乏几分孟浪的老辣,传统的矜持融通当代的豪迈,出世的自在入世的练达与铺满纸上的烟云,使他的作品时而激昂悲愤,时而深沉蕴藉;时而神采飞扬,时而肃穆收敛。线条粗中有细似断似连;笔意徐疾起落似行似飞,颇有放浪于山水之间,萧然于尘世之外的气象。观志斌泼墨,真有心旷神怡的感觉。——— 张况(诗人)

640-31


640-32


640-33


640-34

我感悟出了志斌兄笔下的种种超凡,而最出色的并不在于展示他所掌握的十八般武艺。佛说:“外门闭内门开”,寒山僧说:“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这些都是内心的自我体验结果,最高明的技巧,不只在于匠心独运,更在于妙造自然。于书,乃在于将千百年锤炼过的经典放在心湖深处沤泡,日久化成心血,流淌在血管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志斌兄以他的大智若愚,向我们诠释的是“清水出芙蓉”,是“明月松间照”,是“孤云独去闲”。这是一种意境,是志斌兄用我们惯常的笔和惯常的墨写我们眼前的禅和禅一样的诗。——— 罗方龙(柳州书法院院长)

640-35


640-36


640-37


640-38


640-39

经过努力的锤炼,他的书艺已是另臻境界。尤其他的隶书,用笔提按使转自然,结字、章法灵活变通,奇趣相生,意趣盎然,在展示传统功力的同时又充分展示了时代的美感和活力,化古为新,独树一帜,可谓是熔汉骨之典雅,成今风之奇趣。正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精心营造的艺术空间跃然纸上。———罗炳生(广东书法院展览培训部主任)

WechatIMG4


640-44

何志斌天机颇高,往往能从传统垒就的“法”中跳跃而出,以自己的审美情趣、艺术追求导引创作。他的行草“明韵”是显见的,并将帖系和碑系进行了有意义的整合,奇逸之态在同辈书法家中并不多见,故谓之难得。对奇逸的向往和追求同样体现在他的隶书和篆刻创作上,他以方整如《张迁》等为宗,又吸取大篆与清人隶书中的自然拙逸一类为补益,故在奇逸之中更显大气、古朴。在篆刻上又喜以隶意入印,方寸之间将数尺之韵镌入其中,再现一奇一逸,境界进矣!——— 郑荣明(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640-45


640-46


640-47


6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