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法:狸猫换太子法——把伪作掺杂入真画集
“狸猫换太子“的手法,就是几页真画,再夹杂几页伪作,再几页真的,掺杂几页伪作……现在,陆俨少的画作最少也要十万元一平尺,至于画册出版过的,更要达到几十万每平尺。造假者的暴利,可想而知。
这是近年才出现的一种新动向。怎样才能蒙住这些行家?造假者把视线转向了画家的早期作品,那个时候,画家的艺术风格还未成熟,他的作品也很少被人看到,包括画家家属都很容易在这样的作品面前“傻眼”。
拍卖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北京的书画市场,对于新金陵画派画家的作品就缺少鉴别力,很容易受蒙蔽。所以,在北京的拍卖会上,更容易出现新金陵名家的伪作,因为当地对他们的研究远不如江苏充分,经手的也比较少。同样,在江苏造关山月、黄胄等画家的假,也是比较常见的。
造假中,最容易识别的就是临摹——依样画葫芦法。高级的仿假,就是用你的笔法、用你的精神,他对你的创作风格揣摩已久,最后能达到自由挥洒的境界,完全能够不局限于某张画过的画,画出来很生动,不呆滞,有脱稿创作的成分,就像张大千仿石涛,很难分出真假,最难辨别,因为这是一张全新的作品。”只有功力到家、水平到位的鉴定家,才能不被这样的仿作所迷惑。
此类手法就是买来一幅真迹,再照着真迹下一个一模一样的“蛋”。这已成行内的一种恶习而现代技术的发展更为“下蛋”提供了技术支撑,他可以将原作复印后对在宣纸上,对着描,这样下的“蛋”可以与原作不差分毫。
这种手法比“下蛋”更具欺骗性,做出来的是“非常厉害的假画”。一般是把二流画家的款裁掉,换上一流名家的款,由于是同时代的画家,笔墨水平也不差到哪里,所以很难让人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