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经济文化水平可以说在封建王朝中已属登峰造极。有说法指出北宋的GDP达到当时世界的60%,即使换算今天的货币单位,北宋的人均GDP估计达2280美元。其商业、市井文化、手工艺品制造即使到现在来看都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宋朝可谓是士人最强势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之一。
但是,宋朝也有他极其疲软的一面。古代君主治国一般分为“文治”和“武治”两个部分,只有当一个帝国的文治和武治取得平衡才能达到真正的不惧外敌、内无忧患的盛世。历史上取得平衡的朝代并不多,永乐年间的明算一个。相反,若只是单方面发展,“武治”走到尽头就是仅有98年的元朝,”文治”走到尽头就是反复被少数民族欺压的宋。
回头看,虽然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英雄故事,其中不乏有杨佑的“文武公卿光是议,黔蜀威名震玉今”;有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些诗文不由得让人热血沸腾。但是,仔细想来,宋常年对付北境的少数民族却只有被挨打的份。无论是对辽、对金还是对元,宋人从来没有挺直过腰杆,历史上的一味求和看得人直窝火。
宋朝在对外战争中屡战屡败的结果,让后世的记录者也极其无奈。他们实在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于是就利用手中的笔,通过一个个的演义故事来塑造战无不胜的英雄人物,以弥补宋军在战场上的“窝囊废”表现。
所以,宋朝后世在处理这段历史事实时,采用的是“抹稀泥”的做法,有如《杨家将演义》中杨家的男人全部战死了,但是以佘太君为首的“寡妇集团”担当起了抗辽的重任,在最后的“穆桂英大破天门阵”中彻底打败了辽国,逼得辽国奉上了降表才善罢甘休的故事。可以说把“阿Q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但却是真正的无可奈何。
“宋的军事强大似乎永远都活在演义中,这一点是极为可惜的,但这也正是古代文官治国的结果。
若一个国家不强化他的军事力量,那么这个国家便毫无地位可言。看看宋,被辽欺负后换成金,金欺负完了又被元欺负,欺负欺负着就亡国了。
所以还是毛主席那句话正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没有枪杆子我们怎么能够挺直腰杆干事情!
兵种的劣势是其一:宋军的屡战屡败,主观来讲,当时燕云十六州尽在辽人的手里,宋朝北方已经没有天险可守,游牧民族的马匹可以长驱直下直捣宋的都城。在平原上中原人士擅长的步兵和游牧民族的骑兵相比,战斗力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地利的劣势是其二:燕云十八州的地利位置很重要,它一直以来都是中原汉族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依托。历史上的军事家吕中云指出:“燕蓟不收,则河北不固;河北不固,则河南不可高枕而卧。”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并且失去这十八州本来也不是宋朝自己的锅,而是那个后晋儿皇帝石敬瑭主动割让的。
但是,客观来讲,无论兵种的劣势还是地利的劣势都不是宋军失败的核心原因。宋朝的军队之所以谁都打不过有他大宋王朝自身的弊病。
要知道金国灭亡辽国的时候,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看出了辽国外强中干,女真族以少博多便可以轻松取胜。事实也的确如此,女真攻辽,一路可谓是势如破竹。当初辽天祚帝听到女真建国后又惊又怒,亲率十几万大军御驾亲征。当时金兵满打满算不过两万,居然也能够杀得辽军尸横片野。
可想而知,那时候的辽国在檀渊之盟之后吃着宋的供品高枕无忧已经腐败成了什么样子。
接下来,更精彩的事来了。看着曾经不可一世的辽被追着打,宋徽宗也想借此机会参与战争来收复燕云十八州,于是主动说与金国联盟。按理说宋军的优势很大,可那个时候宋朝出兵居然被败退的辽国给打败了。这辽国天祚帝带着部队一路逃跑疲于奔命,惨得有如三国曹操败走华容道,
这样的情况下也能顺手收拾了宋朝的军队,可想而知,那个时候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有多弱。
突然想起那句话“繁花似锦过轻云, 国强还须有强军”。
赵匡胤作为武官夺权时本来便是装作被士兵强行拖上了帝位,他可不想自己受到同样的待遇,于是称帝后不久便发生了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杯酒释兵权”事件。自那以后赵匡胤又快速地颁下了一个法令–“更戍法” ,又称出戍法。
北宋初年,宋太祖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故称更戍法。更戍军冠以驻泊、屯驻、就粮等名目。通常出戍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江南、淮南、两浙、荆湖、川峡、广东等地戍军,以三年为期轮换。也正是此法导致宋朝基本武将叛乱成不了大气,但却也让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这样短期来看可以维护中央统治,让皇帝手握兵权;但是长期来看却是大大地伤害了宋军的体系和战斗力。
大家不要觉得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一个部队的作战水平与士兵和将领的默契度是相关的。拿清朝的曾国藩为例,他指挥湘军的时候可以说很轻松就能在战场上打出优势。但是后来,为了自保他解散了湘军,朝廷把李鸿章的准军给他带,这支淮军在曾国藩手上最终也没有真正地成气候。
这样的宋军怎么能期待他爆发出战斗力呢?我们不妨来对比对比对手,女真族是怎么带他们的部队的。
女真军队具有浓厚的军事民主的作风,这一点很像共产党的军队作风。女真人的军队是一万户统辖十猛安,一猛安统辖十谋克,一谋克统辖两蒲辇。自上面的万户到下面的蒲辇,虽然有不同的阶梯;但是大家吃饭穿衣基本一样,官兵之间的关系就像兄弟一样。 如果战斗时出现了问题,上下一起商量解决。
类似于我国很多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当年共产党的军队指战员遇到困难时,例如华山之险、长江之阔、碉堡之难等问题,立即召开“诸葛亮会”,听听大家的意见,最后往往是一个没有文化或职位较低的人提出了好建议后,立即就会被军事主官采纳。
在论功行赏时,物质奖励也比较朴素。 据史料记载,即使像宗翰、宗望这两个灭了辽和北宋的元帅,在东京城下的谈判中只是穿着褐衫(没有染色的粗布衣服)。自宗翰、宗望以下的官兵,大家吃饭也就是喝喝小米粥,吃吃烧猪肉,没有别的东西。
把“文治”走到尽头的宋朝,在一些网络“圣母”眼中是最繁华的最文艺的最和平的朝代。但这些人可还记得”二圣蒙难”,宋朝内部说了一辈子的“二圣”,最终还是亡在了异国他乡。包括皇室、贵族、有钱人家的妻女都被人掳去当了性奴。这是何等的耻辱和可怕啊。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小民的尊严。因此小编只求那些一天到晚呼吁中国取消军队、减少军费开支,甚至鼓吹说今天的世界和平已经不再需要强军的圣母婊和网络大V们消停消停,多读读历史让自己的言论不要显得那么幼稚和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