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就在上个月二十四号,陈忠康先生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晋京十年以来的首次个展。或为适应大展厅的视觉规模和明清至今的都城气象,他在过去一年里应景创作了具有明清近代风格的大轴,并不惜工本地动用百年老纸。有了这些作品的补充,这一系列图片的制作终于得以圆满收尾。

本专辑收录的作品除国博展品之外,涵盖了陈忠康十几年来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曲折的蜕变之路。编者选取的三十九位古今名家也仅仅是陈忠康先生取法对象的一部分,还有许多作品因为距离时代久远,图片质量不佳,故未被采用。

明确契合古人面目的仅仅是其作品的一部分,其中既有刻意模仿创作,也有不期而遇的暗合。出人意料的照应恰恰体现了帖学的无穷魅力。而收集辨别这些作品对于梳理陈忠康的书风蜕变脉络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选集从创意之初到结束都由敝人独自操刀,目的是保持想象空间。通过独立自主的实践和思考,给当代书坛提供一个观察书法的新视角,这便是法界观的创立宗旨。因此,错漏穿凿之处在所难免,希望陈老师和各位同仁包涵。

1a后汉

草圣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

2a 3a西

敦煌五龙

银钩虿尾

4a 5a东晋

书圣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6a 9a 8a 7a 10a

一笔书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11a 12a隋代

退笔冢&铁门限

精能之至,返造疏淡

13a 14初唐

正书第一

孤峰崛起,四面削成

1516 17中唐

宪章二王

通会之际,人书俱老18 19

五代

杨风子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20 21

北宋

本朝第一

心手相应,变态无穷22 23

北宋

东坡居士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24 25

北宋

山谷道人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26 27 28 29 30

北宋

蔡文正

神笔牍之,龙凤轩翥31

3233

米颠

风樯阵马,沉著痛快34

35 39 38 37 3640

南宋41

翠微居士

一马春风过微雨,竹间归路净无尘42 43

南宋

宋书殿军方劲古拙,斩钉截铁44 45

米南宫外一步不窥

书似米元章,而俊俏过之46 47

元代

河朔美髯公

今代惟鲜于郎中善悬腕书,余问之,嗔目伸臂曰:胆!胆!胆!48 49

元代

元人冠冕

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50
51

鉴书博士丹丘生

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52 53元代

拟晋斋

作书多喜矮桌,执笔甚高,临帖亦然

5655元代

日书三万字

雄剑倚天,长虹驾海
56

57明代

枝指生

家鸡未须割,屠蛟或当逢。58 59 60 61 62 63

明代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64 65

明代

吴中四才子

庭中卉物凋零尽,独有苍松领岁华
66 67

明代

衡山入室弟子

白发苍颜长结侣,黄公绮季可为师68 69

明代

白阳山人

只为胸中春一点,未能忘世卧溪山70 71 72

明代

雅宜山人

一院残红堆不扫,春风开落两回看。73
74

75明代

香光居士

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76
80 79 78 77

81明代

南董北王

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82 83明代

明末三家之一

凌鱼奋尾,骇龙反拘

84 85清代

宝苏斋

汉碑草草传洪迈,宋椠寥寥拜子瞻86 87

清代

蝯叟

老笔纷金石,高吟尚薜萝88 89

清代

春在堂

花落春仍在90 91

鬼谷子

举世无伯牙,为谁写瑶琴92 93 94

津北帮主

珠帘不卷画屏空,眼前疑有天花坠95 96

近代

诗人林散之

天机泼出一池水,点滴皆成屋漏痕97 98

云间居士

魏晋以后无此作99 100

帖学长城

风流王谢古仙真,一去空山五百春

陈忠康是专情的,只因他专于传统。同时又是多情的,凡是传统的名家风格他都想染指。归根结底,他又是绝情的,如果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自我否定和反省,我们也看不到这般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蜕变表演。

从古至今,有客观条件也有主观魄力像陈忠康这样不断进行逼真创作的书家几乎未曾出现过。因此,这些创作足以代表了当代帖学最广阔的风格探索。

陈忠康已经很久没有再触及王羲之,这些作品都是写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以前。近十年,他从二王辗转到米芾,再到董其昌何绍基等人,主观原因自然是风格和用笔的探索。那么客观原因是否是明清的书写工具与当今的工具在性能上更接近,所以驱使他在长期的书写中对明清诸家产生了亲近感?

如果有条件看到陈忠康先生的原作时,就能知道原作字体和古人字体大小的区别,大部分作品的字形是比古代人要大的。其中原因主要有:①当代的优良的书写纸张总体要偏生,偏粗糙。②适应展览和居室悬挂的需要。另外还有一点,陈忠康在国博的展览小字的创作比例逐渐上升了,其原因也有两点,①提倡生活化的书写。②使用纸张质量的提高。其中,纸张是最大的因素,陈先生在这次展览中特地使用上百年的旧纸,然而古代书法名作用纸大多数都是当时纸。我们不禁要问,当代的纸张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书法?或者晚清近代以来的碑学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造纸工艺?

无论是在当代学院书法教育的范围,还是从书法史的大视野看来,陈忠康的逼真创作都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当代的帖学到底复兴到什么地步?未来将有何种前景?而学院书法教育是否会因为这一系列的实践在创作标准和方法上开拓全新的时代?

关注法界观,下期为您带来:最现代的复古派——陈忠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