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被贬的一无是处的画家正是关良。

关良这个人争议很大,究其原因在于他独特的绘画风格。上面两幅作品就是典型代表。
分歧的关键在于关良的画在“形”这一层面上几乎可以说没有任何技巧可言,他用笔十分拙,是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这完全是儿童画的画法。 有人说他不懂艺术;有人说他画画还不如小孩;也有人说他就是名气大,跟郭沫若是朋友,参加过北伐,老郭帮他吹的 。
称赞他的人也的确不少:齐白石称赞关良的画是纸上活物,是创新,自创一派的关良派;郭沫若赞扬关良:小巧可人,幽默耐读,天真烂漫,耐人寻味;李苦禅说:“良公的画法叫得意忘形。”德国人主动为他出画集并付与丰厚稿酬,中国画家有这待遇的,仅有齐白石和关良。
这么多人追捧关良,而他的画就像儿童画一样,到底好在哪里呢?还是问题给出了答案——好就好在像小孩子一样。
关良正好与黄宾虹相反。他是倒着练功的,先西方美术,画素描、画油画、然后拉小提琴,听交响乐。转了一圈后回来,再迷京戏,泡戏园子、学老生、画戏、最后一超直入如来境。
看关良的画常常想一句成语叫“得意忘形”,我们常常讲形神兼备,但关良先生走的是“遗貌取神”的路子。他的画都不大,但是很精。
看关先生的画仿佛觉得画中的人物就在戏园子里唱念做打,近在眼前。虽没有写实的布景,华丽的戏服,但你就是能感觉到画中人眼神里的风情万种,身段中的回味无穷。

正是如同孩童般的天真烂漫,讲究意蕴,拥有一颗赤子之心,才能造就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写意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