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海,1955年生于山东,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中国人民大学初中海山水书法工作室导师、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作品曾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十次新人新作展等,获“2008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盛世丹青——全国中国画名家学术提名展”三等奖。出版有《一道论画》《一道论焦墨》《一道焦墨山水》等。

中国画写生创作中的景物取舍问题非常重要。从一幅写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画家的学养和功力。画家如有深厚的学养和旷达的胸襟,其笔下的山水就不会拘泥于一些屋宇、桥梁、人物等点景趣物上,而是意在大山大水之间。以前,我每年都会和朋友一起去外地写生,基本也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忽视了大山大水,专门找一些小的场景和有意思的古建筑、民舍、桥梁、小路、歪树等入画,并使其成为画面的主体。这样的写生作品就好像建筑师设计的图纸一样,虽然显得复杂、具体,但大山大水却成了配角。其实,这种写生创作已经失去了中国画的笔墨精神,如今想起来真是有些惭愧。这些年来,随着对美术史、画论和黄宾虹艺术的深入研究,我对于景物的取舍有了一些心得。于是,大山大水便能呈现于笔下了。

1a黄山写生·山路弯弯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核心和根本,也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我想从技术层面来谈谈笔墨,也就是笔墨的质量问题。用毛笔蘸着墨汁在宣纸上留下的痕迹就是笔墨吗?不是!黄宾虹说:“筑基于笔,建勋于墨。”有些当代画家由于自幼毛笔应用的缺失和书法基础的缺乏而不懂笔法,所以其创作存在一种致命的缺陷。我认为,中国画的用笔之道总结起来为四个字——笔修于书。画家必须经过几十年甚至毕生的精力去学习如何运用手中的这支毛笔,通过这支笔书写出来的墨痕才叫笔墨。我认为,一个书法家可以不是画家,但是一个画家必须也是一个书法家。从这点来看,很多当代画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a黄山写生·山水春色

笔墨在中国画中应该如何表现呢?我认为,笔墨要讲究法度、古意和骨力。古意来自古人的法度,是当代画家需要继承的传统,而骨力则来自于对笔墨的锤炼。这次在黄山为期一个多月的写生中,我抛开一切俗务杂念,潜心于绘画,对笔墨有了新的认识与体会。我的焦墨写生作品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中国画血统和纯正的文人画文脉。我力求在作品中展现出中国画所特有的内美。这种内美也是黄宾虹画学思想的核心命题。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在写生中,我追求的就是“一笔一阴阳,笔笔见阴阳”的笔墨境界以及“和”的整体意境。在我看来,好的用笔就应该笔笔见阴阳,笔笔寓大道,笔笔出境界。当然,我所说的“笔笔出境界”指的是一个构成。这个构成可能是由一笔、两笔组成,也可能是由三笔、四笔组成。在这个小的构成之中,画家通过笔与笔之间长短、粗细、轻重、顺逆、藏露等对比,与运墨过程中有意或无意留下的各种不规则的空白,构成一种有着无限意味的境界。一幅完整的作品正是由这许许多多的小境界有机组合而成,最终营造出一种含自然生机、传造化内美的大境界和大气象。这就是我所追求的笔墨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