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早期的朝鲜半岛、 日本列岛所处时代文化落后,有语言没有文字,而此时中原华夏,文字体系非常完善发达,通过各种(如朝鲜半岛很早就臣服与中土,很自然进入官方系统)途径传过去,直接进入官方、官吏、上层人物的文化体系,所有古代的书本、标记、文书、法律、经典书目、全盘汉字,古代建筑等等。 书法更是,书法本身要基于一种文字的基础上,书法又是各国精英和文化阶层为主,比如精英阶层使用的基本又以官方文字为主,实际就是汉字。
简单说说,语言和文字在世界各地,有的民族是有语言 没有文字的,历史悠久大国一般是文字、语言都丰富的,说的不是那么严谨:日本大致是五代左右到唐朝时候,学习过去的, 汉字作为“正体”,当时的文字全是汉字,包括书本,日本早期分散相部落类似,有语言没文字,唐朝我们比他们先进很多,汉字直接进入统治阶级文书、官方告示,毕竟当时的汉字是相对与本地人是复杂的、很有难度的,于是他们发明了假名来替代“真名”,就是把汉字用规则符号进行简化,降低学习和使用难度,时间一久演化成两种:平假名和片假名,说分别来源与草体汉字、和楷体汉字,给汉字弄个简化标记(我们可以理解为拼音),看看日文字形就知道,他们是取一个大个体的汉字的一部分作为“”标记“来表示一个汉字”,部分代替整体, 日文文字后来规范化后区分一般叫的片假名、平假名 有点类似我们的拼音,古时候日文不能登入正规地方,后来慢慢发展起来,现在日本基本靠这些“假名”起来完善成一套日文体系,大致是这么回事,即使日文出现之后,比如一些官方机构,大型建筑物,还是用汉字,我觉得是汉字好看,相对日文大气正规严谨,即使现代在大型建筑物什么,正规,严谨的地方也是汉字多-繁体汉字,如东京大学这些标志牌。
韩国更简单, 韩国很早没有文字,再说韩国朝鲜那地方从汉朝就是“我们”附属机构,一直到清朝,宗主国不论怎么变换,朝鲜高丽一直都是跟随宗主的,朝鲜被附属1500多年,朝鲜半岛使用汉子据说更早,有2000年,几乎是跟随汉文化发展,古代朝鲜书生也读四书五经,考科举,都基本一致,其实现代韩国人说中国xxx是韩国人,其实可以理解,因为他们生下来就学这些,意识里面自然而然成为同本同源了,当然政治人物就不一定这么想,对他有利就利用,不利就废止,他们的君主对大汉的态度可以想象对我们,大部分是什么,我觉得比我们对日本还有过之,看看越南也类似,朝鲜这种心理,废除汉字是迟早的,韩文文字才几百年,大概是我们明朝1440年左右造出来,朝鲜世宗皇帝强制造字,韩文造字体系简单(表音文字)等固有的缺陷,导致很多意思没法表达,类似计算机灰度:1 ,2,4,8,他们的灰度特别少 ,特别是感情,汉字可以轻松写出6个以上不同来描述心情的词,朝鲜文就比较弱,很多原来汉语能表达的,韩文根本没有,所以韩国的出版物里面、报纸,一篇长文里面总有几个是汉字,另外朝鲜文是拼音字母,并且没有声调,不像汉字的汉语拼音有四个声调,这就导致很多重音的文字,同样的一个词实际上会有十几个意思,这样的文字,还要通过上下文去猜是什么意思,所以是非常残废的一种文字。日文可以类比汉字拼音:汉字100年前没有拼音的写法,只有字形,识字完全靠教背,古代,后来有拉丁字母传来,所以汉字产生了拼音描写了,很多时候日文就是给汉字做拼音的意思。
韩文发明当初被称为“谚文”(朝:언문/谚文),“谚”的原意为“俗语”,相对于汉语而言,朝鲜语被称为“谚”或“谚语”。因此“谚文”一词则有“表记俗语(朝鲜语)的文字”的意思。 后来“谚文”这个名称被广泛使用,直到近代的朝鲜日治时期。用该文字所做的文章在古代亦被称为“谚书”(朝:谚书,音:eon seo),此名称与“真书(汉文)”对应使用。这种将汉字视为正统文字,本国文字视为非公式文字的称呼,在日本也存在,如古代日本将汉字称为“真名”,而本国文字则称为“假名”。 大量的同音同形异义词,如“故事”、“古寺”、“古辞”、“告辞”及“枯死”等都写作“고사”。因此必须根据上下文,才能判断文义词汇。谚文里面「放火 防火」是完全相同的!
在我念初中的时候,那时候疑惑为什么韩国很多中学生的汉子软笔书法帖(主要是楷书)写的那么好,基本和中国几大书法大家的模板一致,其实韩国有文化的家长,还是从心里认为汉字更美、更博大、更有文化的体系?
韩国、朝鲜人使用中国汉字有1000多年的历史,绝对是中华文化的后裔,可是为什么后来废除了中国汉字呢?首先因为朝鲜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与中国的汉藏语系不太一样,但是古代朝鲜文化落后,一直没有发明自己的文字,所以只能沿用中国汉字。但是汉字还是无法充分的表现韩语的发音和朝鲜民众的思想感情,普通朝鲜平民根本不识汉字,只有朝鲜贵族、官员会使用汉字,称为“吏读文字”,而普通朝鲜平民只能以口头方式进行文化交流,他们的生活知识和年积月累的农业耕种经验和农耕方法也都无法长久的流传下去。
到了1446年的朝鲜世宗大王时期,就是中国的明朝时期,作为中国附庸国的朝鲜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上都得到一定的发展,因而朝鲜民众对拥有自己民族文字的愿望比较强烈了,世宗非常同情国民的处境,作为一个想要发展民族文化,推进国家独立的朝鲜君王,世宗开始苦思冥想,梦想创造出一种独特而易学易懂的朝鲜本土文字,让普通的朝鲜庶民也可以轻松驾驭朝鲜的语言。
世宗在发明朝鲜文字时,受到音乐和北方游牧民族拼音文字的启发,了解到简单的音乐符号(1 2 3 4 5 6 7)就能够记录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那么,相对简单的拼音字符也应该可以记录全部的朝鲜语音,从而拼写出朝鲜的文字。所以世宗组织起当时包括他本人在内的许多朝鲜“集贤殿”的优秀学者,还特意派遣一位朝鲜知名学者,前后十几次到中国来学习、研究汉字精髓,历时达三十年之久,才最终在1446年发明创造了朝鲜文字,于是朝鲜在使用了近千年的中国汉字以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民族文字。
世宗大王(1418-1450年),他精通儒家学问,极力提倡儒学价值观念以外的哲学观念,博学多闻,政治手段高明,能够对付朝鲜的两班学者(两班:指的是集‘贵族’与‘官吏’于一身的朝鲜学者们,他们享有极高的政治文化权利,甚至可以藐视朝鲜国王)。他在统治期间,对国家管理、语音学、民族文字、经济学、科学、音乐、医学和人文学研究方面都表现出积极的思想。他建立了集贤殿,以促进传统和政治经济方面的研究,最著名的成就之一是创立了韩文字母。
《训民正音》就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世宗大王在公告序言中写道:“中国文字是基于中国历史应运而生的,因此无法清楚的表达朝鲜韩语特有的语境,无法充分表现庶民的想法和感情。考虑到我国子民的实际情况,我创立了这28个字母(注:经过字母的演化与合并,现代朝韩社会只使用24个字母,比26个英文字母还少2个,是欧美学者比较公认的简化拼音),这些文字简单易学,希望能提高每位朝鲜国民的生活质量”。从这篇序言中可以看出世宗大王对朝鲜文化的独立、国民的繁荣所持的执着和献身精神。
创造韩文表音字母的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认为人类的发音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理现象,还有一股虽然人们看不到,但实际上更强大的力量在支配着这一行为。他们认为人类的发音和文字的笔画,以及所有的宇宙现象均与中国道教的阴阳、五行密不可分,并由此推测声音与季节变化以及音乐是必然相通的。韩语的音节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辅音、元音、尾音,这是世宗大王和集贤殿的学士们创造韩文字的基础。尾音不是单独创建的,而是根据辅音的重复而创,因此韩语是充分有效地结合元音和辅音而成的,应该说是不错的拼音文字。
朝鲜的“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文字,由于政治文化地位的低下,谚文属于二流文字。只有贵族和官吏使用的“吏读文字”属于朝鲜一流文字。早期的朝鲜拼音文字就是“谚文”,而现在的“谚文”却是中国汉字了。古代朝鲜的文字实际上有三种:1、纯汉字:完全使用中国的文法规则。2、吏读文字:用汉字拼写朝鲜语言,但是保留汉字的意义与基本文法。3、纯朝鲜字:就是朝鲜世宗创造的拼音字,古代朝鲜的“谚文”。
虽然1446年意味着朝鲜韩文的正式诞生,但是并不意味朝鲜拼音文字的真正使用,由于中国汉字在朝鲜的强大文化影响力,朝鲜拼音文字一直作为“韩语拼音”而存在,被朝鲜妇女和没受过良好教育的朝鲜人使用,被称为二流文字的“谚文”,而朝鲜的贵族、官员还是继续使用汉字“吏读文字”。朝鲜拼音文字的广泛使用是从二十世纪初才开始的,比世宗颁布“训民正音”晚了450年,为什么?
这当然不符合世宗450年前的本愿,也是一个对历史的疑问:朝鲜拼音文字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都被视为“谚文”,与“谚语”一样是民间的语言,直到十九世纪末,拼音文字在朝鲜都被看成二流文字。是什么原因使朝鲜人在450年后,突然将妇女和平民使用的拼音文字的地位大力提高,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将其地位扶正,成为官方语言?而且将使用了千年之久的高雅的官方文字──中国汉字几乎干净彻底地清除出南北朝鲜,使汉字的地位从母体文字被贬为“谚文”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