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2a 4a 3a明 董良史 草书自作诗卷 洒金纸 28×538.9cm 上海博物馆藏

作品鉴赏

谢稚柳跋跋董良史草书《滕王阁序》卷谓董良史书“笔势回环,出于祝枝山,沉酣醇厚,多出新意,实在王穉登上。传世殊不多,尤足珍护。”

陈垣先生曾考明洪武、万历两董良史,指出洪武者乃名董纪,字良史;万历者乃名良史,字述夫。曾发表于《文物》1964年第二期。后收入《陈垣学术论文集》第二集。后启功先生亦考之,也遵循老师陈垣之观点。

此作末署“吴门董良史漫稿”,有董良史述夫印。述夫名良史,能诗工书,其行迹不概见。先是洪武间有董纪者,字良史,上海人,词翰兼美,有《西郊笑端集》,清四库著录。两人相距二百余年,《明诗综》混为一人,而云“董纪字良史,以字行,更字述夫”,《檇李诗系》亦混为一人,而云“董良史名纪,以字行,初字述夫”,《列朝诗集·董纪传》实无是说。

启功跋董良史草书《滕王阁序》卷:“明代有两良史,一洪武间人,董纪字良史,上海人。一万历间人,董良史字述夫。董纪良史著有《西郊笑端集》。董良史述夫自署吴门,而身世著作俱无考。康熙间朱彝尊撰《明诗综》,小传溷二人为一人,误谓董纪字良史,以字行,更字述夫,后人每踵其误。先师励耘老人得述夫自书诗册,撰文辨其溷淆之故,旧误始得大白。后以是册付功。谨按:其诗具唐音,书宗集王圣教序,笔致雅逸,边幅修洁,颇与杨宾大瓢同调。观其自钤“吴山中人”印,殆同为避世之士也。此后一再获见述夫笔迹,无不精妍可宝。此卷草书《滕王阁》序,浏漓顿挫,有祝枝山之气势而无其狂纵,益见书诣之深。谨据先师所述考其淆讹缘起,以告观者,勿为《明诗综》小传及《四库总目提要》所迷也。公元一九九二年元月,启功识于羊城。”5a 13a 12a 11a 10a 9a 8a 7a 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