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苦禅从小就喜欢各种昆虫和小动物,蝴蝶、蚂蚱、蝉、螳螂,还有小鸟、小猫、小狗之类,他经常捉到手里把玩。到了秋冬季,昆虫没有了,他就回忆它们的模样,拿着瓦片或树枝在地上画。平时,他还喜欢看村里的老艺人李宾画壁画、塑神像,看完了也在地上画。他8岁上了村里的小学馆,迷上画画的同时,在教书先生的指导下又迷上了写大字。渐渐地,他也能写春联了,家里的、村里的春联都是他写。村里人直夸小英杰:“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喜欢写、画,日后一定能吃握笔杆子的饭。”
不久,小英杰以名列第二的成绩被高唐县高级小学录取,美术老师傅锡三特别喜欢他画的画。一年后,他的国画被学校选中在县城展出,李英杰成了全校的“小名人”,大家都以羡慕的眼神看着他。小学毕业后,英杰又以拔尖的成绩被保送到聊城的省立二中。这对于地处鲁西南穷乡僻壤的贫苦农家来说,可是一个轰动十里八乡的大新闻。村里人更不用说了,纷纷向英杰的父亲李名题道喜:“祝贺你呀,名题老弟,你叫名题,可你大字不识,都应在你儿子身上了,小英杰可是金榜题名了。”名题和夫人冯氏高兴得合不拢嘴,连说同喜同喜。村里不断有人来贺喜,有的把柴禾挑到集上卖了点钱,连忙送了过来;还有的送来棉花、自己织的布……大伙儿说,家里再穷再难,也要让孩子把学上了,咱们李奇庄出了这么个好孩子,光彩啊!乡亲们的一番深情厚谊在小英杰的心头掀起了层层波澜:“俺虽人穷,志不能穷,就冲着乡亲们的这番好意,我也一定要把学上好,为李奇庄争光!”
1916年初秋,虚岁19的李英杰跨进了聊城省立二中的大门,这里是“邓状元府”的旧址。开学典礼当天,校长王祝晨的演讲说到李英杰的心坎上了:“……我们学校不能给你们一官半职,也不拿着‘之乎者也’糊弄你们,我们的每个老师只能是尽职尽责,把你们造就成文能立业、武能从军、不忘百姓的有识之士!那样才能对得起你们的父母,对得起咱们山东的父老乡亲……”这些话英杰好像从来都没有听过,他使劲拍着巴掌,眼前一亮:这些话不正是给大家指出了一条真正的人生之路吗?
李英杰每天认真刻苦读书,除了语文成绩是全校最好的,他的绘画更是全校闻名。美术老师孙占群是山东有名的花鸟画家,看到李英杰经常背着画夹到处写生,画出来的东西形象、生动,觉得他是一个日后在美术事业上能够有所建树的好苗子。一天,他把李英杰找来,询问了许多绘画的事,决心好好教导他。孙老师教他先从画荷入手,对如何用线、用墨,如何画荷花、荷梗、荷叶等讲得认真、详细、生动。日复一日,英杰绘画的功夫渐有长进。李英杰的功课好、画好,得到师生们赞扬的同时,也引来一些富家子弟的嫉妒,说他是乡村来的土包子,一身寒酸相,学得再好将来也是扛锄头的料。这些话被英杰听见了,心里虽然生气,却不屑理会,写了两首诗“回敬”:“纨绔子弟富而骄,华服彰身自觉荣。俯视一切逞狂妄,金玉其外腹中空。”“丈夫自有凌云志,不与俗子较短长。士子任重而道远,无暇羡人文绣裳。”国文老师读了这两首诗后,连连称赞:“此仁厚者!志高不群,前途无量……”
在习武方面,教健身课的老师屠月三让李英杰受益匪浅。一天傍晚,英杰在校外的栖凤湖畔漫步吟诗,夜色渐浓后,他解下身上的七节钢鞭挥舞起来。少顷,只听不远处林中有人也在习拳练武,他定睛一看,原来是屠月三先生。屠老师见英杰也在这里舞鞭,便随便问了问钢鞭的来历,英杰说是师父存义大叔所赠。屠先生惊诧道:“啊?你是我师弟的徒弟啊!”原来,屠先生于光绪十三年与师弟李存义一起随玄元真人学艺,后来师弟参加了义和拳,不幸被洋鬼子枪射身亡。英杰只知道师父后来不知了去向,现在听说已经为国捐躯,不禁悲恸五内。屠先生安慰英杰说:“孩子,你不要难过,只要你能够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你师父也就含笑九泉了。今后,我就代你师父教你习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