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毛毛细雨。于书房,泡上一壶陈年普洱茶。尔后,裁纸磨墨,随性信笔……晚上,万家灯火。于书房,依然是沏上一壶陈年普洱茶,倚躺藤椅,一卷《大学》或者是《中庸》,随茶一啜一品,满屋茶香溢飘,每至鸡鸣三更……

这就是李小如的艺术生活。

李小如,1955年生,岭南书坛一个符号性的人物。早在30年前,由某专业报刊主办的首届“神龙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上,李小如荣获全能优秀奖,由此名闻全国。之后,李小如屡次在全国书法展览中获奖、入展。其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青年书法展及全国第一届正书展、全国第一届行草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等单项展,并获全国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他书画皆擅,自1995年当选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并掌舵于岭南书坛重镇佛山,雄视南粤。暨南大学曹宝麟教授评价李小如“居功至伟,然又恂恂不炫于人,故书品之高尚乃由是焉”。李小如现还兼任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书法院院长等职。

1a李小如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当今书坛人才辈出,然工于单一字体者众,而诸体兼善者寡。李小如全能优秀,难能可贵。

李小如自五岁始习碑帖,先后跟随林君选、麦华三先生,后潜心攻写小楷。其上追魏之钟繇、晋之“二王”,下涉明之文徵明,旁猎晋唐写经,广收博取,信手拈来,草情隶意寓于字里行间。其小楷最为行家所称道。写小楷,难于小篇章中见大气象,也难于脱流俗而得典雅,更难于一横一竖间有跳跃而流动的韵律。宋之苏轼云:“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跋王晋卿所藏莲华经》)李小如小楷一点一画、一收一放,或俯或仰、或正或偏,或上连下接、或左呼右应,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梅墨生说其小楷“清雅秀气如少女含春”。暨南大学曹宝麟教授论之“抽毫利落,意象简古,置于寰中亦称甲观”。

2a李小如书雷州歌一首

李小如的行草书取法于唐之颜鲁公、宋之米襄阳、清之王觉斯等,并豁然贯通于魏碑,积古成习,意与古会,墨象演绎尽得古意,与时下夸谈古典而无传统操练者截然两种境界。李小如会心古人,得之精髓;作品巧中藏拙,圆中寓方,笔力雄健,气势豪迈,纵逸有度,收放自然,从容淡定里得真谛。

李小如长期生活在佛山。岭南之山山水水、烟雨秀色养育了他博大容宽、温和淳朴的心性。宋人周密《齐东野语·贾相寿词》有句曰:“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觑。”李小如的国画极尽文人之心性,抒其心,发其意,疏于形式而求之意象,既能工笔细描,又能泼墨写意,工写两造,矛盾里现自如。李小如于山水、花鸟经心浸淫,适情而作,放浪形骸,以之游憩、怡情、养神、自娱。

3a李小如书陈继儒《小窗幽记》一则

《论语·述而》有句:“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李小如依仁游艺,艺修于心,道行在外,里表皆顾,虚心涵泳,笔下尽是书卷气息。李小如有言:“写字在乎抒怀,在乎怡情。我只求个中过程,不问后果。陶醉于挥毫洒墨之间的那种享受,有如在深山老林中清风扑面,有如焚香品茗时荡气回肠。写至‘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意与古人会!”信然。

佛教论书《成唯识论》称:“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于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历史学家范文澜《唐代佛数·佛教各派》说:“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故谓,得真如而融会贯通是也。

4a李小如书《毒草香花》联

书为心画,画为心声。美哉!“如”书“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