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是清初最享盛名的花鸟画家。他以没骨法画花卉,专注写生,创造了一种笔法透润、设色明净、格调清雅的“恽式”花卉画风,成为一代大家。他对清初的花卉画有“起衰之功”,被尊为“写生正派”,影响波及大江南北。据史载:“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当时常州画派多达百人。
恽寿平在绘画理论上亦甚有建树,画论多见于各类题跋,后人为其编有《南田画跋》一书。后世流传最多的,如“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墨者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今人用心,在有笔墨处,古人用心,在无笔墨处。倘能于笔墨不到处,观古人用心,庶几拟议神明,进乎技已”等。他在用笔、用色、写生,以及对历代山水、花鸟的评价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心得与见解。他说:“用笔时须笔笔实却笔笔虚,虚则意灵,灵则无滞,迹不滞则神气浑然,神气浑然则天工是矣。”又说:“画以简贵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烟鬟翠黛,敛容而退矣。”他在一幅写生秋海棠的画上题写道:“画秋海棠,不难于绰约妖冶可怜之态,而难于矫拔有挺立意。惟能挺立,而绰约妖冶以为容,斯可以况美人之贞而极丽者。”这些对绘画的认识,都说明了恽寿平的艺术高度。
绢本设色,共8页,每页纵29.9厘米,横22.2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此套《花卉图册》作于康熙廿五年,即1686年,是作者去世前的三至四年所作。此时恽寿平的没骨花卉从技术到艺术,都已达到风格成熟期,画作形神皆备,飘逸潇洒。